台積電東移求兩全 挑戰多於機會

台積電美國廠預定12月正式舉行首部機台移機典禮,台積電生產據點外移跨出重要一步,新廠預定明年首季完成所有無塵室工程、開始裝機,下半年試產,2024年量產,將可減輕美國擔心先進製程過於依賴台灣的疑慮,卻也成為美中科技戰被美國拿來制衡中國的一顆棋子。台積電將戰線拉到逾萬公里之外,如何展現與台灣相同的營運效率、供應鏈後勤支援及文化融合、甚至是否有足夠的人才到位,都是挑戰。
半導體業人士多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並非是件「有利的投資」,反而呈現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台積電既有的優勢,面臨極大的挑戰。
美中科技戰如今已變成晶片戰,華府決策者已看懂半導體產業的關聯性,從技術、設備及人才等面向全力封殺北京發展半導體產業,甚至擔心中國可能借道台灣補強不足之處,因此也盯上台灣。
台積電「東移」也許只是開端,後續牽動板塊重新挪移。美國白宮似乎不認同台積電提出「大家的代工廠」的戰略,業者擔心,在美國加大對中國科技圍堵,極可能讓台積往「美國代工廠」傾斜,如此一來,台積未來應是挑戰多於數位轉型帶來的機會。
地緣政治風險是近兩年投資圈及企業界密切討論的話題,當初很多人懷疑美國根本不具設廠的優勢,供應鏈也早已移往亞洲等地,台積電怎麼會願意赴美設廠。最後台積電被迫赴美投資,但這座初期只設月產2萬片的廠,可滿足美方的戰略需求,又顧及全球生意,不失為兩全之策。
地緣政治的變化遠超出台積電兩年多前的打算,華府決策官員發現,從川普政府規範含美國技術成分限制從20%,升高到不得超越10%,都不能阻擋中國發展半導體的決心,拜登上任後持續加大管制力道,迫使台積電得重新盤點客戶,重新檢視是否會觸犯美國禁令,這些都是台積電始料未及。
台積電面臨地緣政治風險,選擇向擁有半導體制霸權的美國靠攏,在亞利桑納州設廠,但這也代表美國目前仍不能沒有台積電,因為台積電掌控美商半導體重要晶片生產命脈,在全球晶片製程技術領先。
問題是,美國是否會繼續讓台積電持續享有現今的領先紅利,「護國神山」的光環還能閃耀多久,這不只攸關台積電的公司利益,也將牽動台灣的安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