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灣」兩字 台灣網友反感 朱鳳蓮:有萌萌的感覺
日前台灣有項調查顯示,中國網友常稱台灣為「灣灣」,被台灣網友選為「最不可接受詞彙」。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昨表示,「灣灣」是中國民眾對台灣民眾的暱稱,有一種「萌萌的感覺」,遺憾在台遭到汙名化。
朱鳳蓮昨主持國台辦例行記者會,有台媒提問時引述一項調查指,「灣灣」被台灣網友選為「最不可接受詞彙」,認為有貶義和統戰意味。
朱鳳蓮回應指,兩岸民眾由於生活環境和流行文化不同,在一些習慣用語上存在差異,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她舉例說,比如「土豆」,中國很多地方也叫「馬鈴薯」、「洋芋」,而在台灣指的是「花生」;再比如「窩心」這個詞,在中國指受委屈、難受,在台灣指暖心、心裡很舒服。她說,隨著兩岸交流漸趨緊密,相信人為製造的藩籬漸被拆除,兩岸民眾愈來愈能讀懂對方的用語習慣。
她還表示,也希望「兩岸民眾都要提高警惕,絕不被民進黨當局、綠營網軍和特定媒體帶亂節奏、帶偏方向,加深誤解和偏見」。
針對共機擾台,朱鳳蓮稱,「台獨」分裂勢力和台灣民眾是不同的。解放軍採取演訓就是為了反「台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如果台獨挑釁不停,解放軍演訓只會多、不會少」。
2022年對台工作會議前天在北京召開,朱鳳蓮重申,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以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台灣陸委會昨表示,中共對台工作會議再次重複其「反獨促統」主張。對岸長期以來未能正視兩岸現實與尊重台灣民主體制,一再操作違背台灣民意的負面作為,完全是徒然無效的。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