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巴爾的摩傳槍擊案 警證實大學校園附近多人中槍

英媒披露密件:中國核潛艦確在黃海失事 55官兵罹難

上海焦慮、抑鬱求診者大增 許多人自覺得「幻陽症」

隨著疫情升溫,近期上海焦慮、抑鬱患者又明顯增加。記者林則宏/攝影
隨著疫情升溫,近期上海焦慮、抑鬱患者又明顯增加。記者林則宏/攝影

2022年對許多中國民眾而言,無疑是精神壓力相當大的一年。今年6月上海解封後,各大醫療院所的身心科門診量暴增。近期,隨著防疫鬆綁導致確診者大增,上海界面新聞指出,近兩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焦慮、抑鬱患者又明顯增加。

由於越來越多人都「陽」了,有的人總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喉嚨痛、頭痛、肌肉疼痛,但卻老測不出「陽性」。報導稱,不少人覺得自己得了「幻陽症」,因此感到焦慮和抑鬱。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門急診部副主任醫師倪曉東指出,情緒與生理有極其密切的聯繫,焦慮本身就可以引發身體不適的反應,同時放大對於發燒、頭痛、咽喉痛等疾病症狀的感受。過度的焦慮也可能讓痛更痛,讓難受更難受。

他解釋,平時遇事易緊張恐慌、比較關注身體健康、易依賴別人等,現在就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另一部分也與環境有關,隨著周圍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人們對自己也會有所擔心。

「焦慮是很正常的反應,大部分人在面對壓力或是環境出現變化時,都會想比較多,這是人類的自然反應」,倪曉東表示,疫情期間,每個人的焦慮度都提高很多,但如果因此影響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必須重視。

「必要時一定要來醫院就診,不要排斥看精神科醫生和吃藥,我們會對症下藥」,倪曉東強調。

界面新聞指出,近期上海還有一些病情原本平穩、正在逐步減藥的焦慮症患者,最近隨著疫情升溫也再次回到門診。倪曉東指出,有的焦慮症患者看到周圍的朋友一個一個進了「陽圈」,手機上看到「陽性」朋友發的各種症狀,越看越害怕,感覺病情又反覆了。

他表示,這些患者一會擔心自己會得新冠,一會又擔心傳染給家人,一會又擔心老人、小孩「扛不住」。看到網上說什麼有效就買什麼,就算都備齊了也不安心,已經好幾天沒休息好。

「這就是焦慮情緒影響導致的情緒及軀體上的反應,存在這種情況的患者不在少數」,倪曉東說,在這場疫情中,少年兒童、婦女、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者也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高風險人群。

倪曉東指出,這種心理不適症狀,絕大部分人會在一段時間後逐漸緩解,當感覺難受時也可用一些藥物來緩解症狀。他建議,不要躲在家裡失去以往相互支持的人際關係。如果因疫情不能面對面,可改成其他方式聯繫,讓自己感覺到和周圍的人們在一起。

其次,盡可能不要讓自己的生活節奏受到非常大的改變,這樣可以讓自己感覺更安穩。此外,可以嘗試投入學習、工作、興趣愛好等能讓自己專注的活動;同時要保證睡眠和飲食,良好的睡眠和規律的飲食不僅可以增強免疫力,也能緩解焦慮。

疫情 肌肉 手機

上一則

美新令:來自中國旅客 1/5 起需交陰性證明

下一則

回嗆趙立堅?美國駐華使館發布「拭目以待」表情包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