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逝世 BBC回顧任內作為:政治改革乏善足陳

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30日傳出逝世消息後,全球媒體紛紛進行報導,並且評價他在天安門事件後上台執政十餘年的政治作為。其中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江澤民主要是一位「改良者」,而非「改革者」,其任內貪腐泛濫,政治改革乏善足陳,失業與收入不平等問題廣泛存在。
BBC於江澤民逝世後發表一篇長文,回顧江澤民執政時期的作為。其中表示江澤民生前,是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外,當今中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在他治下,中共不斷加強對權力的控制,而工程師出身的他也逐漸擁有了左右中國政局的能力。即便他2004年卸下官職,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文章回顧江澤民執政經歷的大事,包含他推動中國與美國關係走出「天安門」鎮壓後的低潮,帶領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啟「中國速度」的經濟騰飛,也見證了香港與澳門的主權自西方國家移交至中共政府。此外中國還獲得2008年奧運和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
但文章強調,江澤民主要是一位「改良者」,而非「改革者」,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改革確保中國共產黨未來的前途。且在他任內,中國貪腐泛濫,政治改革乏善足陳,失業與收入不平等問題廣泛存在。同時江澤民也積極打壓法輪功,且對台立場強硬。
觀諸江澤民政治生涯的記錄,文章引述中國政治學者吳強分析稱,江有明顯的「投機主義者」的色彩。吳強指,江澤民作為一名技術官僚出身的領導人,並不是中共元老所認為的「自己人」,因此只是在為政權做「守門人」。
對於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吳強認為,這個思想沒有擺脫他技術官僚的局限性,沒有從理論層面上有突破性的升華,作為政治遺產「顯得十分薄弱」。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