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1500萬低收入者面臨白卡危機 這5州明天率先開鍘

漏印了這三字?傳人民日報3月30日報紙遭緊急銷毀

學者:中國作為製造業中心能平衡全球停滯型通膨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新浪財經網)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新浪財經網)

全球「停滯型通膨」(經濟停滯、失業與通膨上升)或將來臨。對此,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8日在「中國-亞洲信用評級業高峰論壇」上,做主題為《全球滯漲下的金融衝擊》的演講時表示,全球經濟現狀將導致「高成本時代」到來,包括健康防護、技術創新、貿易與防務成本的上升。他提及,在全球停滯型通膨的過程中,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是平衡停滯型通膨的重要因素,而這同時也給中國經濟轉型帶來再發力的重要契機。

劉元春表示,高成本時代將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疫情常態化,將導致各類健康防護成本上升;二是,逆全球化帶來的技術創新成本和貿易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三是,《巴黎協定》之後,各國簽訂的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協議直接使全球進入綠色轉型新時代;四是,大國博弈、區域衝突常態化將帶來防務成本的增長;五是,高債務與高利率帶來的高還本付息;六是,勞動力緊缺與工資物價聯動機制的出現。

劉元春說,這次全球的停滯型通膨與1970年代的狀況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應對方法。在供給端方面,要注意勞動力市場與結構性改革,在需求端部分,則要設計量化寬鬆的退出路徑與財政赤字的收縮問題。而中長期成本,包括綠色轉型成本,大宗商品成本,防務成本,供應鏈重構成本,則需要國際協調。

而劉元春也指出中國在本輪停滯型通膨中扮演特殊地位,包括中國的超級供給能力,能源政策的前期布局,各類政策的控制,中國金融體系的調整及其彈性韌性等。

也因此,劉元春認為在全球面臨停滯型通膨下,並不代表中國也會落入該處境。他說,從過去幾年大宗商品的波動過程可看到,中國市場在消化成本衝擊上的能力非常強。他舉例提到,進口價格指數上漲15個百分點,原材料購買指數上漲10個百分點下,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一般也就上漲2個百分點。此外,他也指出,中國的超級供給能力是能夠平衡物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指數 疫情 供應鏈

上一則

川震瞬間…老師或牽或抱 1分鐘救270幼童刷屏

下一則

杭師曾兩度與英女王書信往返獲贈照 也擁查理三世回信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