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變 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 「二次回歸」何去何從?

歷經2019年反送中運動等一系列巨變後,7月1日,香港將從25年前北京承諾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走向「愛國者治港」,因此也被視為是香港的「二次回歸」。在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之際,本報系聯合報試圖為讀者解析,「二次回歸」後的香港將何去何從?
7月1日,香港將迎來特區成立25周年。如果以鄧小平當年說的「50年不變」而論,香港現是行程到半。值此時,世界格局已在百年大變中,中國在大變前夜,香港也走到關鍵路口,一個「變」字,蘊含著種種前景關切和猜想。
關注香港之變,是因香港來到重要轉折關頭,路怎麼走,決定未來5年乃至25年香港怎麼變。香港地方極窄小又最複雜,有人稱是最難讀懂的一本書,觀察這變局,要先回看過去三年香港三個大變,再用四件事拭去香港變局迷霧。
新選制、新班子 國安法定調未來
過去三年香港三大變,可由三件事串起,即反送中與港版國安法的實施、香港選舉制度的改變、香港政府新班子的新組合。這三變都變得驚天動地,不用細細回溯,反倒是香港的未來,有諸多的不確定,不如由四件剛發生的事說起。
首先是,第六屆港府新班子7月1日走馬上任。在香港立法會組成大變,實現立法機關的「愛國者治港」,現又完成行政機關的「愛國者治港」。這可以說北京對香港的「二次回歸」取得階段性成果,相對於「港人治港」到「愛國者治港」的政治旅程來說,林鄭月娥人馬的「清零」與「武官治港」,都已無足輕重。
需留意的是,北京治港機構首度有政治交代,透出北京對香港之變的期盼,簡單來說重點有三:一是「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二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三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物價漲、薪不漲 中國城市追上來
如果說香港之變的政治框架由之立起,再要看的是香港人生活狀態的變與不變。今天不能再去說過時的「馬照跑,舞照跳」,而要看香港人生活的易與不易。
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早前發布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榜單,香港排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之前,蟬聯全球第一。港府統計處4月數據顯示,香港收入不漲、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繼續大漲。
值得留意的是「蟬聯」二字,說直白點,是香港過去的25年,什麼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生活成本一直榮登榜首。不變中也有變,就是中國的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追上來,進入全球最貴的前15城之列。意味香港過去與內地城市有一段距離,現在開始同質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