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也大裁員 中國網路公司已成不穩定工作代表

繼百度、愛奇藝、字節跳動之後,據《財新網》報導,在香港上市不到一年的中國知名短影音平台「快手」也傳出裁員消息。據稱,包括主站產運線和商業化、電商、國際化、遊戲等四大事業部的裁員規模約在10%至30%。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在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梁萌看來,中國互聯網行業已經成為「不穩定工作」的代表。
梁萌說,「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行業一直在急速擴張,其實團隊發生變化非常正常。疫情之後,監管政策帶來影響,加之宏觀經濟波動,很多領域在投入後短期內沒法見到效益,而互聯網公司對於項目的規劃經常以3個月、6個月、一年為時間節點,搞不定就要改變。」
《財新網》引述一名快手內容商業化部門員工的說法稱,快手內容商業化部門裁員約20%。一名員工透露,每個部門裁員規模在10%至30%之間不等,其所在的項目組裁員範圍涵蓋外包和正職員工,「上周五工位就空了。」
《財新網》指出,快手此次裁員主要是因人員擴張並未帶來相應的效益。快手近兩年受遊戲、教育、文娛等行業遭遇中國官方「強監管」、廣告下滑等因素影響,虧損擴大。
快手去年前三季累計虧損達人民幣145.1億元,已接近2020年全年虧損79.49億元的兩倍。但快手在2017年至2019年,一直處於盈利狀態。
報導指出,去年9月底,快手就啟動成立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去年底,快手內部還通知調整員工福利政策。今年2月1日起,租房補貼適用人員範圍將縮減,同時早餐和午餐不再免費提供,下午茶福利則已於1月1日取消。
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從2020年底開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壞消息」就不斷傳來。從以反壟斷為代表的監管趨嚴,再到中概股集體下挫,這些因素相互叠加,終於在2021年底以「裁員」這樣的形式讓每一位從業者都感受到景氣寒意。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梁萌表示,裁員是互聯網公司應對股價下跌的常規操作。但2021年底行業裁員更多是由於官方監管政策、總體經濟波動與股價下跌,三者相互影響並叠加所致。
一名曾在「BAT」任職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更願意將這一輪行業裁員,理解為監管施壓與背後資本失去原有信心後,發展邏輯的調整。
隨著2021年起中國官方監管政策升級,特別是反壟斷執法趨嚴,「未來整個行業已經不再可能延續過去的增速」,「行業會變得更加謹慎,因此會砍掉更多枝枝節節的業務」,一名中國互聯網從業人員趙軍(化名)說。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