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8歲童:這裡是我家 芝城反歧視集會 有人開車3小時趕來

上千位民眾27日湧入芝加哥華埠廣場參加「華人保治安、反歧視大集會」,與爸媽、哥哥一起到場的八歲男孩Nolan說,「我想告訴大家,這裡是我的家」;住在橋港區,帶著孫子、女兒三代出動的Chiang說,他這輩子第一次參加遊行集會,「為了下一代,不能再保持沉默」。
由華埠更好團結聯盟、華埠治安基金會主辦的這場集會,為芝加哥亞太裔社區近來最大規模的一場反對歧視與仇恨犯罪的行動,到場參加集會者,包括華埠附近居民,也有從史考基市來的民眾,更有人從印第安納州開了三小時專程來參與抗議集會。
住在華埠的一名媽媽蔓林說,對於近來發生的連串針對亞裔的歧視與攻擊事件,感到非常憤怒與不安,她說,「我的兒子在讀初中,我絕對不能讓這類事情發生在在他身上」,所以她決定站出來發聲。
當天出席官員與民代十分踴躍,包括伊利諾州國會眾議員戴維斯、 Raja Krishnamoorthi ,伊州福利廳廳長侯炳文,州眾議員馬靜儀、王明華,庫克郡郡長普瑞科溫可,伊州庫克郡檢察長福克斯(Kim Foxx),以及11區區長唐信、25區區長盧漢士,第九警分局局長傑羅米,還有國會參議員譚美辦公室代表楊潔溪(Jessica Sewell)等均全程參與。
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創辦人陳增華首先在會中表示,今天大家站在這裡主要目的是「譴責仇恨,解決犯罪」,而這次集會為所有亞太裔團結對抗歧視與仇恨的開始,其他華社代表還包括黃暉、劉紅、蕭愛玲、劉國華、方彥輝、鄭時坦、張秀賢、吳常義、陳本恩等,均陸續發言說明華裔社區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的建議。
當天集會並提出五大行動訴求,包括「提升華埠公共安全與民眾安全意識」、「嚴肅看待亞裔仇恨犯罪,向受害者與社區提供支援,並注重文化差異,同時有關單位應立刻採取行動」、「創建網站公布反亞裔仇恨犯罪的報告與結果」、「通過在學校教授亞裔美國人歷史法案(TEAACH ACT)」、「提供經費資助亞裔社區組織,開展社區教育,關注最常受到暴力犯罪與詐欺的長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