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分析師看法兩極化

華爾街分析師對有關蘋果將自產電動車的報導反應不一。《路透》指蘋果公司可能會在2024年開始依據自行開發的電池技術生產電動車。
該報導重啟有關蘋果在2015年之後再度跨足汽車業的傳言。蘋果從未對這些評論發表評論。
雖然部分分析師將汽車業務視為蘋果的一個巨大新市場,但其他分析師則認為,報導所稱生產蘋果品牌汽車的計畫可能會強碰汽車業的現實:巨額投資但獲利極低。
蘋果公司目前業務以銷售高階電腦、電話和配件為基礎。汽車是獲利率偏低的業務,與蘋果的傳統實力不同,要成功製造汽車需要大量投資。
其他分析家仍然將汽車視為蘋果的研究方案,而不是實際產品開發。
花旗分析師蘇瓦(Jim Suva)說:「蘋果公司在很多領域進行研發,就算媒體再次報導該公司的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也不讓人驚訝,但我們非常懷疑蘋果公司是否會真的生產汽車,因為汽車業的獲利率非常低。」
Evercore分析師達雅納尼(Amit Daryanani)也懷疑蘋果會真的跨入獲利率低、資本密集的汽車業務。但他建議,如果該公司成功發明新電池或在自駕科技上有新突破,則自行生產汽車可能是值得的。
其他分析師則更看好蘋果進入汽車市場。蘋果投資人一直要求蘋果在手機之外另闢新產品,因為搖錢樹iPhone銷量在過去幾年一直沒有持續增加。部分分析家認為汽車市場廣大,但也點出所須花費的時間。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表示,像蘋果一樣的企業不僅希望能靠銷售汽車和零件賺錢來打入汽車業,而且還因為駕車時間可以轉化為利潤。由喬納斯(Adam Jonas)和胡伯蒂(Katy Huberty)領導的團隊估計,每年在汽車上花費的時間超過6000億小時。
Baird分析師包爾(William Power)指出,汽車業是個上兆元的市場,是「巨大的長期全球機會」,並預測特斯拉今年營收可能成長40%,達到422億元,蘋果若推出品牌汽車也可能有此結果。
分析人士認為,蘋果也是擁有資源打入汽車市場的極少數公司之一,它擁有大量現金和招聘頂尖科技人才的能力。蘋果還可以從汽車業的轉型中受益,因為電腦和軟體對銷售汽車變得越來越重要,從而可以強調其在硬體和軟體設計方面的優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