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美中競爭高於合作 國安領先下還算全球化?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4日表示,全球已將全球化重新定義為「在不傷害國家安全、不傷害本國現在或未來科技經濟領先條件下,允許本國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業及服務進入本國」。但他反問,這樣的演變下「還能算全球化嗎?」
張忠謀4日應台灣重要的工商團體工商協進會邀請,以「重新定義全球化」為題發表演講。這也是他繼去年12月出席台積電在亞利桑納州廠舉辦的移機典禮致詞時,說出「全球化已死」後,再次詮釋全球化。
張忠謀指出,全球化是早期各國不顧國界,追求商業利潤及承擔商業風險,致力追求的目標,包括美日很多專家學者出書強調「世界是平的」,但理論上的全球化從未完全做到,直至2010年代才做到有史以來最高度全球化。
張忠謀表示,全球化的好處是讓好幾十億人民脫離貧窮,幾乎所有國家生活水準都有大進步,但帶來的壞處則是收入及財富集中加劇,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不平等感覺加劇。
他舉例,在1980年以前,過往大公司的執行長等級,總薪酬大約是基層人員的40倍,但現在差距已擴大到約400倍。全球化速度加快,但基層人員並未享受到相關益處。
張忠謀以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解釋一個既有強權,看到崛起的強權,會展開壓制或發動戰爭的行動。他說,美中衝突擴大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寫照,只是目前雙方並不以發動戰爭為前提,透過禁止若干高科技或通過晶片法案,及提高關稅等,強化本身或削弱對方競爭力,達到軍事或經濟領先。
張忠謀指出,美國的種種措施都是反全球化,尤其去年12月拜登政府參加台積電美國亞利桑納州廠移機典禮,高喊「美國製造回來了,工會也跟著回來」,他聽了很刺耳。
他表示,「全球化的基礎是『各持經濟比較優勢的分工合作』,但現在已演變為國家安全科技領先以及經濟領先的重要性凌駕全球化之上,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定調為競爭高於合作」。
張忠謀說,全球化的新定義是在不傷害國家安全,不傷害本國科技經濟領先條件下,允許企業在國外牟利。但他質疑,「這還能算全球化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