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陳友艮是美國10年來大規模槍擊案最年長兇嫌

新聞周刊(Newsweek)報導分析,加州洛杉磯郡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舞星」(Star Dance)舞蹈社槍擊案越華裔槍手陳友艮(Huu Can Tran,音譯),72歲高齡的個人背景與近年來美國槍擊案兇嫌年輕化的趨勢明顯相反,陳友艮也成為過去十年裡美國大規模槍擊案最年長兇嫌。專家指出,這起案件是否對其他年長者引發模仿效應,值得關注。
陳友艮21日晚間除夕夜在以華人為主的社區舞廳開槍,受害死亡人數累計已達11人。警方22日證實,案發後陳友艮在車內飲彈自盡,犯案動機目前警方仍在調查中。
根據洛克菲勒研究所(Rockefeller Institute)統計,1966年至2020年間發生的大規模槍擊案,槍手年紀平均33歲,但近幾年美國槍擊案件則有槍手年輕化的趨勢,某些兇嫌為21歲,甚至未滿21歲。
犯罪司法學教授彼得森(Jillian Peterson)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大規模槍擊案的槍手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40歲左右的嫌犯,犯案類型以職場槍擊為主,另一類則人數較多,兇嫌包括18歲、19歲、20歲或21歲年輕人,「這群人似乎受到社會當中所瀰漫的一股殺人氣氛所傳染」。
舊金山半島聖海岸城市半月灣(Half Moon Bay)23日發生連續槍擊案,已落網兇嫌為67歲華裔男子趙春利(Zhao Chunli,音譯)。彼得森接受新聞周刊訪問時分析,以目前統計數據來看,年長者成為大規模槍擊案兇嫌的案例極為罕見,因此很難從這兩起案件當中,推測是否有病理學方面的關聯,如同學者專家對年輕、中年槍手的背景調查一樣。但她表示,陳友艮犯案動機仍有待調查,不過案發之前他可能已經出現某些精神變態(psychosis)或心理健康問題的跡象。
彼得森說,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年長者看到蒙市槍擊案之後是否引發模仿效應。她舉例說,在年輕兇嫌之間便經常可以發現犯下槍擊屠殺的「傳染效應」(contagion effect)的影響,年輕人看到其他年輕槍手作案之後也跟著犯案,想為自己製造成名效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