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將審台灣政策法案 蘇利文:部分條文令人擔心

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查「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7日表示,他將和國會議員討論這部法案,因「部分條文令人擔心」;台灣政策法曾兩度延審,蘇利文是首位在該法案審議期間就表態的拜登政府資深官員。
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理漢(Lindsey Graham)4月訪問台灣,回到華府後提出台灣政策法案,內容包括提供台灣軍援資金、制裁升高敵對情勢的中國官員、賦予台灣「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地位、要求國務院協調更改台駐美代表處名稱等;梅南德茲形容這是「台灣關係法」1979年生效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修訂。
行政部門向來很少對國會審議中的法案表示意見,以示尊重;台灣政策法案歷經7月19日和8月3日兩度排審,都未能順利審查,第一次是共和黨議員要求延審好準備對案,第二次是院會審查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案,外委會無暇審理。
彭博資訊當時報導內幕指出,拜登政府憂心這部法案將「適得其反」,牴觸數十年來的「戰略模糊」政策,白宮遊說民主黨參議員對台灣政策法案踩煞車。
彭博電視台主持人魯班斯坦(David Rubenstein)7日詢問拜登政府是否會將法案內容放入美國政策。
蘇利文透露,今天就會到國會跟議員討論此案,他認為,部分涉及美國強化對台灣安全協助的法案內容,相當有效且實在,能促進台灣的安全,「而有些內容讓我們有點擔心。」
蘇利文是首位公開表達立場的資深官員,雖未進一步討論細節,但在立法階段的這項舉動,已凸顯行政部門和國會部門對台灣政策的做法差異。
彭博資訊報導,拜登政府維持對台灣的支持,同時嘗試壓制國會的對中鷹派。
除了蘇利文,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日前投書,以下月要開審的「台灣政策法」為例,建議華府擬定政策著重對台實質幫助,而非象徵作為,國會和行政部門應避免只重形式的象徵主義作為,對外傳遞矛盾訊號。
蘇利文7日接受魯班斯坦專訪,彭博電視台將在21日播出完整訪問內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