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台灣有事?日擬部署反艦飛彈 學者:配合美軍部署

日方傳出「鑑於台灣有事等情況可能發生」,將在日本西南群島至九州一帶部署於陸上自衛隊改良式的「12式陸基反艦飛彈」。有學者今日表示,此舉主要是配合美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部署,並非是因應「台灣有事」;有專家認為,此舉可視為北京軍事擴張所導致,可視為日本在1956年鳩山內閣提出「政府統一見解」的「敵地攻擊論」的確認,與台擴編部署雄三反艦飛彈意義相同。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鑑於台灣有事等情況可能發生,日本已決定部署遠程巡弋飛彈,考慮擁有逾1000枚,部署地以日本西南群島至九州一帶為主。日本政府打算將部署於陸上自衛隊的「12式地對艦飛彈」射程從目前的100多公里延伸為1000公里,可打到北韓、中國沿岸地區,也將改良為可從艦艇或戰機發射,最快2024年度部署。
對此,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今日表示,日方此舉並非為了「台灣有事」,而主要是配合美軍「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部署,是利用鄰近中國的島嶼部署監偵雷達與火力,當美軍與共軍必須交戰時,藉以阻滯中共海空軍進入第一島鏈的戰術位置,為美軍爭取部署的時間。
台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說,日本讀賣新聞近年便報導,鑑於台灣有事等情況可能發生,日本已決定部署遠程巡弋飛彈,考慮擁有逾1000枚,部署地以日本西南群島至九州一帶為主。日本政府打算將部署於陸上自衛隊的「12式地對艦飛彈」射程從目前的100多公里延伸為1000公里,可打到北韓、中國沿岸地區,也將改良為可從艦艇或戰機發射,最快2024年度部署。
蘇紫雲說,此舉可視為北京軍事擴張所導致。這可由日本國防政策層次來看,這可視為日本在1956年鳩山內閣提出「政府統一見解」的「敵地攻擊論」的確認。
日本戰後一直在被動防禦的「專守防衛」、攻勢防禦的「敵地攻擊」擺盪。已故的日本前首相安倍06年第一次組閣後便積極探討源頭打擊的必要性以應對北韓當時日漸強化的飛彈能力。安倍第二次組閣後任命的女性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2017年更公開表示「自衛隊使用神盾驅逐艦配備巡弋飛彈等攻擊敵方基地的攻擊能力,「將從保護國民生命與財產的立場出發展開各項討論。」
他認為,其實這與台灣近年逐步公開的長程反制武器一般,主要是打擊敵方軍事目標、如機場、雷達、港口,打亂中共軍事行動行動。政治上台灣是戰略守勢,絕不會第一擊(first strike)。長程武器是作為嚇阻的第二擊(second strike)的防禦使用。與日本的「敵地攻擊」概念一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