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兆紓困?俄烏戰爭?通膨誰的錯 學者看法不一

國會通過1.9兆元的「美國救援法案」(American Rescue Plan)可能是拜登總統上任以來最重要的立法成就,然而這項規模龐大的新冠疫情紓困法,也成為通膨高漲的辯論焦點,共和黨人將矛頭指向拜登及其政策,白宮則堅持該法對於引導經濟復甦、重新開放校園與配發疫苗至關重要;事實上,經濟學者承認這項1.9兆元的紓困法確實助長通膨,但對於具體影響程度仍意見分歧。
疫情促成的供應鏈危機以及俄烏戰爭也是另外推高物價的主要因素。
歐巴馬時期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佛曼(Jason Furman)指出,疫情期間,全國人民支出比正常情況少約8000億元。
對於紓困法助長通膨的程度,經濟學者的估測結果不一。
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經濟政策研究主任斯特雷因(Michael Strain)2月曾寫文指出,紓困方案2021年讓通膨增加3個百分點,當時通膨創下近40年的新高紀錄。
佛曼則表示救援法去年造成通膨增加1到4個百分點,「觀察過去四或五個月的通膨情況,毫無疑問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造成的物價上漲在這個階段扮演更重大的角色,救援法的影響較次要。」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者詹迪(Mark Zandi)上周估計,救援法與去年同期通膨相較增加0.1個百分點,遠低於俄烏戰爭、疫情、可負擔住房危機所造成的衝擊。
佛曼指出拜登政府對疫情的應對措施過大,但他提到無論救援法如何發展,通膨都將成為當前的話題,「人人說寧可犯錯太多,這表示你可能犯錯,2009年的教訓是能做得太少,這次的教訓是能做得太多。」。
拜登日前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堅稱,共和黨稱他的經濟刺激法造成通膨的言論「零證據」。
目前白宮的首要任務是降低通膨,當局近來不斷探究更多壓低油價的方法;拜登政府也正在考慮解除部分川普時代的中國商品關稅,以此減輕成本,佛曼對此表示贊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