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和雙邊關係 傳華府建議立陶宛改「台灣代表處」之名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日報導,華府建議立陶宛考慮更改「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字,以緩和立陶宛和中國大陸的雙邊關係,並稱原名可能破壞立陶宛與台灣深化關係。
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美國外交官員建議立陶宛政府更名,因為他們認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可能打開中國大陸的脅迫大門,且有可能破壞立陶宛與台灣擴大雙邊關係。
金融時報報導,有部分人士認為更名看起來像是屈服於北京,也有人認為這些爭論會破壞台灣的實際成就;另外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立陶宛和歐盟官員曾經考慮改名,來安撫中國,不過結論是,更名不會解決問題。
一位匿名的台灣官員表示,這將讓北京認為脅迫有效,得寸進尺。
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描述討論過程的癥結:「一大問題是台灣不願意改名,且立陶宛內部也有很強烈的一派反對更名。」
立陶宛去年同意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成立「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中國大陸不滿代表處以「台灣」為名,批立陶宛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損害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內政,北京宣布降級兩國外交關係,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北京大使,且對立陶宛商品實施貿易禁令。
金融時報報導,白宮國安會否認這項消息,國安會發言人表示,任何人建議的其他方式,都無法反映美國和立陶宛正在進行的實際討論,美國向來支持立陶宛的主權決定,且尊重並支持立台強化雙邊關係與務實合作的努力。
立陶宛外交部也否認有此討論,稱這是假訊息。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