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RCEP簽署象徵中國勢力擴張 美國退縮

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5日簽署,紐約時報報導,雖然RCEP並未大幅改變現狀,卻象徵中國對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逐步增加,能進一步鞏固中國是區域最重要經濟強權的形象。
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瑪麗.洛夫利說,RCEP降低貿易壁壘,會促使一些原本想避開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稅的全球企業,繼續在亞洲營運,不必轉移到北美,「RCEP讓外國企業有更多彈性在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穿梭」。
美國早已擔憂中國會與鄰近國家加強經貿整合,於是前總統歐巴馬推出涵蓋規模比RCEP大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服務、智慧財產、勞工權益和環境保護都有詳細規定,並限制政府對國營企業的補貼,外界認為旨在遏制中國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不過,川普2017年1月退出TPP,TPP其餘11個成員國在日本主導下自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美國總統當選人白登尚未表明是否加重新加入TPP,他說過會把施政重點放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讓經濟復甦和投資美國製造業和科技業。
紐時說,對一些貿易專家而言,RCEP簽署意味世界其他國家不會等美國把內政處理好,其他國家積極簽署自貿協定之際,美國出口商可能逐漸失去優勢。
RCEP與其說改變成員國的貿易關係,不如說將貿易現狀正式化。RCEP消除部分商品的關稅,而這些商品在目前的自由貿易協定下已有資格享受免關稅待遇。RCEP允許成員國對重要敏感領域的進口商品繼續徵收關稅。RCEP所謂「原產地規則」將制定共同標準,決定一項成品必須有多少比例在這個區域製造,才能享有免關稅待遇。這項規則讓企業更容易設立橫跨多國的供應鏈。
不過,RCEP對法律、會計等跨國服務幾乎沒有影響,不涉及保護智慧財產,也避開保護勞工權益和環境、限制政府對國營企業補貼等敏感問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