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老漢字同行
交流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交流可以有兩種辦法:用眼睛看和用耳朵聽,也就是靠文字和說話。說話要容易些,如果想要長時間記下重要的事,就需要文字。過去兩年我對漢字有了更深的了解。
因為疫情,我只能在家上課,這樣有了更多時間,讀了幾本關於漢字的書。我先從《三字經》開始。六、七歲的時候,我學了些經典句子,比如「人之初,性本善」,而這次,我不但學了整篇《三字經》,還特別關注每個漢字。
我每天先抄五行《三字經》,然後在幾本講漢字起源的書中,找出每個字最早的寫法,再把這些寫法抄在另一行,抄這些古老的字更像畫畫。幾個月後,抄寫完整篇《三字經》,我就有了一個用最早漢字寫成的《三字經》,這個版本裡有甲骨文、小篆或金文。
《三字經》裡有很多歷史知識和道理。比如,教育孩子孝順、努力學習和各種歷史人物的故事。我認真讀完後,也知道了這部書為什麼會在中國流傳七百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到現在的時間還長。
《美麗漢字》是我讀的第二本書,這本書是一個教古文的大學老師寫給他小女兒的。書裡講了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從甲骨文直到今天用的楷書。書中說漢字起源於三個傳說:八卦、結繩和倉頡造字。上千年來,漢字一直都在變,變更漂亮、整齊和容易寫。不僅是字體,寫字的材料也在變。先是刻在獸骨和烏龜殼上,然後刻在青銅器,後來寫在竹簡上,也有些寫在帛上,但這些材料都很重、不方便或很貴。漢朝人們發明了紙張,讓寫字變經濟和方便。
第三本書是《China,Empire of Living Symbols》,中文名是《漢字王國》。瑞典作者在書中詳談很多中文字、中華傳統和歷史。從書中我讀到很多有趣的漢字來源。
比如,我名字的「思如」,「思」字以前上邊不是「田」,而是「囟」,是大腦的意思,下邊是「心」,所以表示思考;「如」字原來左邊是個口,右邊是一個女人,是個會意字,表示從命,聽別人的話。
雖疫情期間,哪都不能去。但讀這三本書,我彷彿跟每個字在旅行,經歷它的歷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