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打擊紐約法拉盛假貨 警加強取締

紐約市新財年預算1116億元 恢復警局、兒童教育開支

華人家庭「櫃父母」難以啟齒 羞於求助

劉健說,華裔性少數者應和父母加強溝通。(記者和釗宇/攝影)
劉健說,華裔性少數者應和父母加強溝通。(記者和釗宇/攝影)

性少數群體中有「櫃父母」一詞,指孩子鼓起勇氣向父母出櫃後,不能接受的家長,由於害怕外界的指手畫腳,反而將自己關進了櫃子裡。作為性少數者,紐約市前公校老師、紐約大學專業研究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劉健,向本報記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與父母的碰撞,也鼓勵更多有需要的人士自我探索,尋求幫助。

劉健2005年移民美國,就讀曼哈頓下東城高中,意識到自己喜歡同性以後,沒有這方面知識的他感到孤獨,陷入困惑,自問「我是不是變態、神經病」,「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這樣的人」,他的情緒低落,緊張,恐慌,偶爾也影響飲食。

「這不是一個擺在明面交流的問題」他說,當時,他並不清楚這些情緒問題的根源,「但我決定,找出最真實的想法,到底是什麼在困擾著我」。

在學校輔導員與社區組織的推介下,他先去了一家華人社區醫療中心,與社工作了簡單諮詢後,他的個案以「不嚴重」為由遭到拒接,輾轉至蘇活區服務青少年的組織The Door,他在那裡第一次接受了心理諮詢,「那時,世界也就豁然開朗了」。

在完善了自我認同後,他的心房也逐漸敞開,開始向身邊的同學與老師出櫃,他意識到,身邊人與自己交友,是基於個人品質與個體,而不是性取向,但與此同時,和朋友出櫃相對簡單,「最不濟就是不相往來」,父母卻是最放不下的親緣關係,「和父母出櫃是最難的」。

大三時,劉健決定向父母坦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有限,他並不指望他們積極支持,而是希望至少能夠相應了解,不予反對。他說,在出櫃前,父母會問什麼時候生孩子、抱孫子,「我只是希望,出櫃後,這些問題不會出現在飯桌上」。

當時,母親問他,「這是不是個病」,父親則認為他是讓壞小孩給帶偏了。翌日,他邀請同學來家裡聚會,父母儘管情緒低落,但也友善招待。此後,他們對於這個話題便再無交流,處於「不聞不問」(Don's ask. Don't tell)的狀態,「也許,他們心理上偶爾還會幻想,我是不是又會喜歡上女孩」。

他也鼓勵父母與其他類似的家長交流,聆聽他們的心路歷程,不過,他們目前仍不願意面對與交流。

「都說我們出櫃了,家長就被關到櫃子裡了」他說,他理解父母也面臨很大的壓力,「我們自己都曾不了解與接受自己,怎能期望他人的了解與接受」,家長們也害怕被外界評論,指手畫腳,而作為華人與亞裔,恥感文化也使得他們難以啟齒,羞於求助,不討論與不面對。

劉健說,他是「幸運的」,因為都是通過正面渠道積極了解與探索,而並非通過網路汲取偏見與誤導性的刻板印象,「了解自己的性取向和身分並不可怕,而是需要通過學習、向外接觸與向內探索,從而接受並真正了解自己」。

華人 亞裔 紐約市

上一則

美國長照負擔壓垮年輕人 養老模板該學學亞洲國家

下一則

美國福壽陵園最後一期壽地$2,888起 每周七天安排免費看地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