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乘地鐵不安全 渲染還是事實?
10月是地鐵罪案高峰月,紐約市地鐵接連發生四起凶殺案,對於乘地鐵的恐懼,是否真只是一種觀感與媒體的渲染,而非事實?
一方面,地鐵凶殺案在增加,從2017年的零起,至2018年與19年的兩起,至2020年與21年的六起與今年的九起。強暴案與重罪攻擊案(Felony assaults)也在增加,強暴由2019年的三起、2020年與21年的五起及四起,至今年的九起,重罪攻擊案由2016年的376起增至445起。
另一方面,重罪案與輕罪案的總數,比之疫情前卻無顯著的增長。重罪案雖然比去年增長42%,但卻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4%,在今年的1月至9月,各類罪案的總數共計3534件,比起2019年同期的3495件僅增長1%。
然而,考慮到地鐵乘客總數並未恢復至疫前,周中的人數為疫前的63%,那麼在地鐵犯罪數持平的情況下,犯罪率事實上是在增長,更毋談已經是在增派更多警力於地鐵站巡邏的威懾前提之下。
另外一個問題是,比起乘車,月台似乎更令人覺得恐怖,根據統計,紐約市捷運系統內已發生25起推人案,近來興起的「隨機爆頭遊戲」(knockout game),僅用一拳擊倒陌生人,使之失去意識,也更讓人擔憂。
也許警察的巡邏可以遏制有的放矢、諸如扒竊的犯罪,但卻很難控制那些無差別、無理性及無端的、通常由心理疾病導致的攻擊行為,在喪生的華裔女子高慧民被推下的時報廣場地鐵站,當時便有六名巡邏的警員。目前雖未有無端攻擊的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類的罪案正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恐懼。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