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覺醒月 法拉盛25周年遊行

10月是家暴覺醒月,包含紐約勵馨婦幼關懷中心、Sanctuary for Families、KAFSC等組織近日於法拉盛舉辦第25屆「無聲遊行」,提醒家庭暴力存在於社區,鼓勵受害者尋求援助。
社區組織代表、義工、市議員黃敏儀、李琳達(Linda Lee)、克里斯南(Shekar Krishnan)、州參議員劉醇逸、史塔文斯基(Toby Stavisky)、州眾議員布朗斯丁(Edward C.Braunstein)、州長亞太裔事務主任范小江等參與遊行。
黃敏儀提醒,家暴常被忽略,社區也迴避討論,但事實上必須正視,紐約市24小時家暴求助熱線為(212)227-3000。紐約勵馨總幹事劉元芬則指,該中心服務受害人年齡有下降趨勢,有六歲兒童目睹家暴後報警,也有幼童受家暴後,在衣服作畫指要在家中生存必須「眼瞎、耳聾、啞巴」,令人心疼;她指,中心除服務受害婦女,也協助未成年人與男士走出陰霾,呼籲受害者勇敢求助。
紐約勵馨近日也舉辦線上講座;劉元芬指,市府紀錄顯示,全市每年有30萬家暴受害者報警求助,但因受傳統文化、移民身分與生計的影響,華人受害者的求助人數不足1萬人,「許多人覺得家醜不可外揚」。
劉元芬表示,中心幫助的華人受害者中,70%已在法院立案,求助者不得已才發聲求援,且逐漸低齡化,有六歲的幼童目睹爸爸毆打奶奶,躲在房內報警求助,身心受創。
劉元芬說,家暴不只限於對伴侶與親人身體攻擊,還包括語言與精神虐待,尤其是未成年人,受家暴後更需協助;許多新移民青少年因語言與文化差異,難適應社會,若家長再惡言相向,恐逃課逃家,有一名13歲的孩子因無法融入學校,誤入黑幫。
若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逃課17天以上,學校會通知市兒童服務局(ACS),家長恐失去孩子的監護權;她表示,紐約勵馨成立青少年權益計畫,為受到家暴或需要協助的未成年人提供免費心理諮詢與服務,幫助這些孩子成為義工,健康成長。受害者可致電(877)990-8595,有中文服務。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