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華埠情仇「唐人街出更」 影展獻映

由華裔導演陳錫豪(Patrick Chen)指導、以華裔作家張家林(Henry Chang)的犯罪小說五部曲為原型拍攝的電影「唐人街出更」(A Father's Son),13日在曼哈頓第45屆紐約亞美國際影展(Asia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閉幕式上獻映,全片拍攝歷時三年,先後經歷籌款和疫情,依舊完成了拍攝;通過華裔探員余傑克(Jack Yu)的視角,描述老華埠的愛恨情仇。
陳錫豪表示,自己曾經通過「孔子大廈」、「達愛」以及「最後旅程」等電影作品,表達華人尋找和發現愛的情感歷程;2019年開始籌備「唐人街出更」,拍攝意圖是為了描繪一個接近歷史事實的華埠,打破人們的刻板印象。
「唐人街出更」以虛構的探員余傑克為視角,調查華埠因黑幫堂口鬥爭導致的華裔少年死亡案;「觀眾曾看過無數以華埠黑幫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但從沒有人知道加入這些幫派的本質、原因及後果。」
從小在華埠出生長大的華裔作家張佳林自2006年起至今,先後出版了五部以曼哈頓華埠幫派為背景的小說,「華埠線路」(Chinatown Beat),「狗年」(Year of the Dog)、「紅玉」(Red Jade)、「死錢」(Death Money)以及「幸運」(Luck),這五部小說均有一位中心人物,也就是華裔探員余傑克。
張佳林表示,他從小在華埠的幫派環境中長大,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幫派的成員,他本人則選擇保持中立,所以從小到大對當年華埠的各個堂口都很熟悉。
「那時華埠很少有華裔警察,都是白人警官,但通常那些白人警官對華裔居民都抱有一定偏見」;張佳林說,在寫小說時,考慮若以自己身分做為主角,較缺乏說服力,於是創造了余傑克的形象,由他來引領讀者走進華埠,進入每一個案件的現場及幕後。
當晚主演馬泰(Tzi Ma)、錢信伊 (Ronny Chieng)均到場助陣,他們表示,作為文娛界的亞裔臉孔,出演更多以本源文化為出發點的作品義不容辭。
紐約亞美國際影展由非營利電影組織Asian CineVision主辦,為全美第一個且歷史最悠久的亞洲影展,特別關注亞裔及美籍亞裔人士製作的獨立電影,並鼓勵年輕新銳導演的創作,以提供亞裔更多發聲的平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