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就業市場堅韌 聯準會升息收手投變數

英防相:俄羅斯是印太威脅 有能力破壞基礎設施

紐約客談/司法縱容 仇恨犯罪沒完沒了

新保釋法雖重新修訂,但似乎收效甚微,紐約市府及市警將犯罪率增長的主要原因歸咎於慣犯,以及縱容輕罪犯,導致他們再犯重罪;而這種擔心在州級鮮被重視,州府機構的數據更把結果推向對立面。

面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僵局,紐約人,特別是亞裔紐約人對治安更加憂心;從近日兩起涉及華裔受害者的仇恨攻擊案件,就不難看出司法體系中的多層疏忽及漏洞。

曼哈頓雀兒喜一名佛州白人女子使用胡椒噴霧接連攻擊華、亞裔,並大罵「滾回你的國家。」;時報廣場的華婦遭割手,受害雙方雖無言語交流,但警方被將此案列為仇恨犯罪調查,查看法庭紀錄才得知,犯下此案前,嫌犯才在華人超市因盜竊打人被控暴力重罪。

縱觀近兩年的仇恨罪案,幾乎所有都涉及肢體暴力,嫌犯「前科累累」也是家常便飯;但就是這樣可預知的跡象,法官和檢方卻經常「睜眼不見」。

在如此公開場所都能大放厥詞,言詞偏激甚至持刀相向,他們第一次攻擊亞裔被捕,獲釋後誰會是他們懷恨在心的對象呢?亞裔恐因此不停受苦。

州府在修訂保釋法中提到,法官在量刑時需考慮被告是否被控對某人造成嚴重傷害、是否有使用或持有槍枝的歷史,以及今後是否會屢犯等。

無論案件大小,似乎都無法真正撼動新保釋法的改革。試問一些死亡案件發生前,法官及檢方在釋放犯人或未以正確罪名起訴時,是否知曉自己此舉可能牽涉下一起命案;而無故生命遭受的創傷甚至死亡,誰的手上又沾了受害者的鮮血,恐非嫌犯一人。

亞裔 華人超市 佛州

上一則

紐約客談/選區畫分 亞裔要把握機會

下一則

紐約客談/倒數30天開學 燃不完的教育政治戰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