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政治角力下被犧牲的紐約教育
紐約市的教育話題在今年暑假特別熱鬧。從是否延長市長控制權的公聽會開始,市教育局、州議會、教師工會、家長組織開啟「嘴砲」模式,到近期的削減公校經費預算又被告上法院。眼看距離開學已倒數計時,各方政治角力卻使重要議題懸而未決,使紐約市教育前景不明。
近期的「狗血劇」或許源於市長公校控制權的延長,這項由前市長彭博敲定的政策,在經過多年的推行後,於今年6月走到了生存抑或終結的臨界點。州立法機構和亞當斯對此議題站在立場的兩端,多次明裡暗裡「過招」後,州府及議會5月底通過議案,將市長控制權延長兩年,而非亞當斯期盼的四年。
就在以為一切塵埃落定之時,市教育局6月初放出重磅文件,指名在市長的建議下,將大幅削減公校預算。這在外界看來,無外乎是讓同「延長案」綑綁的「縮小班級規模」法案難以實行,目的或許是「逼宮」州府滿足市長的四年控制目標。但又一輪的「過招」後,亞當斯再度失敗,州長以一種「委蛇」的手法,於最後一刻簽字准許市長繼續掌管公校,言下之意或許是,不服?那就不要做了。
但縮減班級人數案,也因為經費問題被擱置,而這也把「狗血劇」逼成了「狗血連環劇」。各方角逐直接進入白熱化,在政府多方僵持不下之時,家長和老師直接「背後一刀」鬧上法院。在這個高溫逼近40度的暑假,無人關心沒有空調的校車內,中暑的學生們;無人關心所謂經費不足壓力下,被裁員的藝術課老師們。這場披著教育外衣,實則政治鬥爭為內核的無硝煙之戰,最終受損的只有各方口口聲聲要捍衛的「學生利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