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初選冷清 不投票豈能發聲
紐約州正副州長、州眾議員、法官等席位的黨內初選提前投票已有數日,然而選民的積極性顯然還未從六月節的長周末恢復,在位於華人社區法拉盛鬧市的紐約童軍俱樂部(The Boy's Club of New York)投票站,第一日進票125票,第二日147票,第三日僅六票,長假恢復後的首日第四日僅有21票;多數人攜家帶口去童軍俱樂部,是帶著孩子游泳,而非投票。
與之相比的是挑戰在位者的參選人及參選隊伍的緊張和興奮,投票站正面雖不允許拉票拜票,但這「結界」之外,則布滿參選人或其團隊的小攤與海報,有時宣傳手冊被扔在地上和樹旁,處處充滿人像人臉,參選人希望再給選民們打最後一劑「補強針」。
但確實人跡罕至,也不只法拉盛,全市都有這一趨勢,在所有投票站都無需排隊,幾分鐘、十幾分鐘就能完成投票,這一切除受到長周末影響以外,也顯現普羅大眾對初選的不知情與不關心,有人路過法拉盛的投票站,甚至問「是在選總統嗎?」,受到志工懷疑眼光後又問,「是在選市長?」,也有人看到記者接近時快速移開,猶如凌波微步,「我是不可能投票給民主黨的」。
造勢大會上支持參選人的百餘群眾,要抵過這兩日的投票總數,能履行投票權益確實得花些心思,既要了解每位參選人的政綱,又要抽空到投票站,但都說亞裔、華裔、社區的群眾要發聲,選票也是發聲最簡單而有力的一種形式,選出能為自己發聲的議員,選出關心社區議題、為民眾發聲的官員,而值此票站冷清之機,更應該用選票發聲。
紐約客談,每周二至周六見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