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反亞裔仇恨犯罪 為何難定罪
新冠疫情以來,許多人都有類似感覺,針對亞裔的暴力犯罪明顯增多。紐約亞裔律師協會的反仇恨亞裔犯罪工作組,近日發布的報告稱,2021年前三個季度上報的233起相關案件中,只有41起案件被以仇恨犯罪起訴,最後僅七起被定罪。市警總局仇恨犯罪特別工作組 (NYPD HCTF)4月數據則顯示,從今年初到4月10日 ,紐約市仇恨犯罪數比去年同期增加76%,從去年的110起增到194起。但今年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卻比去年下降32%,去年為47起,今年同期為32起。
是華人的感受出問題了?不會,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激增有目共睹,而且都知道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亞裔成為仇恨犯罪的對象,也被媒體的大量報導所證實。那到底為什麼數據與看法不符?專家認為,從技術上講,美國法律缺乏將犯罪行為認定為仇恨亞裔犯罪的各種客觀標準,換句話說,目前法律沒有考慮到亞裔遭受仇恨犯罪的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仇視猶太人、黑非洲裔和同性戀的犯罪,都有一些明確的標誌,而反亞裔仇恨犯罪卻沒有,嫌疑人有漏洞可鑽,可為犯罪行為找各種藉口。這就使得在針對亞裔的攻擊中,要證明嫌疑人有仇恨亞裔的動機變得特別困難。
另一方面,遭受攻擊的常是一些小商家,出於各種考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受欺負也忍氣吞聲,不願意指認,害怕報復。這也明顯不利於起訴反亞裔仇恨犯罪。還有人認為,部分主流媒體不願意承認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這會是一個原因嗎?
紐約客談,每周二至周六見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