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大型槍案如洪水 人人自危
紐約乃至整個美國目前都沈浸在槍枝暴力的惡夢中,每起案件的間隔之短,造成的後果之惡劣,讓人不禁對治安愈發失望,人們已經超越了擔憂的界線,而升級為了恐慌;從年幼的孩子到外出通勤的上班族,每個人,城市的每個角落,都不能感到安全。
在政治極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這一問題越來越難以解決,以紐約市為例,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紐約市槍擊案件驟增72.2%,受害者人數上升70.4%。
但沒有跡象表明民主黨已接近通過更嚴格的槍枝管制立法。一些共和黨人已經指責他們利用最近的校園槍擊事件來憤世嫉俗地推進自己的政治議程。
槍枝氾濫加劇暴力犯罪,犯罪率上升又迫使民眾感覺更有必要擁槍自保,形成惡性循環。美國槍枝暴力問題越來越難以解決,民眾普遍缺乏安全感,對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越來越沒有信心。
對於那些認為槍枝法沒有影響的人,1995年,康涅狄格州收緊了搶枝執照法,2007年,密蘇里州放鬆了槍枝法;在加強槍枝法律之後,康涅狄格州的槍枝殺人率下降了40%;密蘇里州放寬槍枝法律後,槍枝謀殺率上升了25%。
槍支研究的一個教訓是,我們通常只關注槍枝本身,而關注誰能接觸到它們可能更有成效;汽車或槍枝在沒有犯罪紀錄的45歲女性手中通常是安全的,但如果被一個有酗酒史或家庭暴力保護令的19歲重罪犯使用,就可能是危險的。
然而,我們的法律往往更多地關注武器本身,比如攻擊性武器禁令,而不是武器的使用;在許多地方,對收養寵物的人,比對購買槍枝的人進行了更嚴格的篩選。
紐約客談,每周二至周六見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