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疏離華社 亞平會忘記初衷
在法拉盛社區各界再度同仇敵愾、反對39大道遊民所建案的時刻,亞洲人平等會「適時」推出「法拉盛家庭與兒童過渡住房」的下一步規畫,新聞稿洋洋灑灑2200多字,描繪了「玉蘭花園」的「美好願景」,但核心內容只有11個字:「39大道工程計畫必須重啟」。
亞洲人平等會,如果顧名思義,難道不應該是為了亞裔的利益而拚力抗爭的社區機構嗎?幾十年前的早期創辦者在街頭奔走呼號為民請命的老照片,至今還刻在許多老華僑的記憶裡;可是近幾年卻走到了華人社區的對立面,如今他們所爭的平等,恐怕是遊民橫行的平等和社區犯罪率的平等吧。
遊民所也好、玉蘭花園也罷,無論名稱如何,都換湯不換藥,改變不了要在法拉盛建造遊民收容所的事實;而亞平等會口口聲聲說與社區進行的溝通,明明是四面楚歌、飽受撻伐,卻硬是營造成一片祥和、歌舞生平。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真是爐火純青了。
6萬多民眾連署簽名反對法拉盛遊民所,都改變不了亞平會和市府當局一意孤行、強推建案的決心,仿佛越是老百姓反對的事情,市府就偏要去做,這既是想證明他們的官威不容草民挑戰,也是視華人社區如糞土的傲慢。
法拉盛遊民所建案對民意的冷漠與歪曲,像極了法拉盛公車道的設置過程;當時也是社區商家和民眾群起反對,擔心對生意與客源造成毀滅性打擊,但交通當局居然拿出了公車道計畫大獲支持的民調報告,信口雌黃,讓人啞然失笑,卻又莫可奈何;而遊民所的結局,大概率也將異曲同工。
亞平會成立的時候,華人社區是多麼欣慰自己有了代言人、傳聲筒,兜兜轉轉幾十年,這個在華社手心裡成長起來的機構,搖身一變成了華社的逆子和掘墓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