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謹防再掉進洩憤恐怖主義泥沼
一名冷血槍手在布碌崙(布魯克林)N線地鐵車廂內扔煙霧彈,然後向車廂內的乘客開槍,造成十人遭受槍傷;社群媒體上血淋淋的畫面將紐約客對地鐵安全的擔憂推至新的高峰;毫不誇張地說,紐約居民現在對地鐵安全已經不是擔憂,而是恐慌了。
據警方消息,嫌犯本來帶了兩個加長的彈夾,但開槍不久,子彈就卡殼了;而且,嫌犯身上還帶了爆炸物,如果引爆,後果不堪設想;警方還認為,這起案件使有預謀的;這不禁讓人冷汗直冒。這起槍擊案本來會造成更大的傷亡,引起更大的恐慌,幸運的是,最壞的結果沒有發生。
布碌崙這起地鐵槍擊案,讓人想起2017年的「9·15倫敦地鐵爆炸事件」和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真是何其相似,這三起案件都給公眾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但有關部門仍沒有將這起槍擊案定性為恐怖襲擊,因為沒有找到嫌犯,不知道犯罪的動機是什麼。
一般而言,只有那些為了政治和宗教目的,用暴力手段製造公眾恐怖案件的,才被稱為恐怖襲擊。顯然,沒有證據顯示,嫌犯有政治和宗教動機。從目前警方透露的消息看,這也不像是一次恐怖襲擊,更像是一次故意把人推入地鐵或者七個小時連續襲擊七名亞裔婦女造成的恐慌,只是規模更加大,更加令人發指。
如果襲擊者只是為了洩憤,為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而實施這種無人性的犯罪,這是否可以被稱為洩憤恐怖襲擊呢?
經歷過911事件的紐約,忍受過恐怖主義帶來的切膚之痛,20年過去了,眼看著世界之都逐漸從恐怖主義的創傷中走出來,誰也不希望紐約再次掉進洩憤恐怖主義的泥沼吧?那我們又該如何逆轉每況愈下的城市安全狀況呢?
紐約客談,每周二至周六見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