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所改建可負擔住房 地皮擁有者亞平會:不適合

法拉盛商業改進區(Flushing BID)日前舉辦社區會議,攜手皇后區第七社區委員會、美國富頓集團、天景中心、非盈利組織、當地商家和多位居民,共同探討法拉盛39大道133-04號建造遊民所一事;亞洲人平等會(AAFE)共同行政總監孫慧君(Jennifer Sun)也到會,對社區提出將遊民所(Shelter)改建為可負擔住房(Affordable Housing)的提議,表示該亞平會地皮經評估後並不適合做可負擔住房,但並未透露具體原因,並透露和政府30年合約期滿後或可考慮改建。
面對近日獲得廣泛關注的亞平會將在法拉盛市中心建造遊民所的消息,法拉盛商改區共同主席李德怡,共同主席莊振輝、皇后區第七社區委員會副主席、土地使用委員會主席安培林(Chuck Apelian)、美國富頓集團執行副總裁李芝璇(Helen Lee)、天景中心代表等華人社區領袖參與討論,並就社區關心的遊民所議案細節向亞平會提問。
對於逾兩萬華裔居民簽名,要求將遊民所改建為可負擔住房的訴求,亞平會表示,經過評估該地當前並不適合用作可負擔住房,30年之後或可計畫改做該用途;但並未解釋不適合的具體原因。
談及該地皮的所有權,亞平會透露當前仍屬於亞平會,但之後會由亞平會和城市資源機構(Urban Resource Institute)共同擁有,城市資源機構將通過與市遊民服務局(DHS)簽訂30年的合約,進而管理和運營該遊民所。
對於入住家庭的定義,亞平會解釋為,擁有年齡在21歲及以下的孩子的家庭;而一些與會社區人士也擔心,若是之後入住者標準改變,允許同犯罪、毒品、精神問題相關的人士進駐怎麼辦,亞平會回應,目前並沒有合約約束市府未來不做改變。
就亞裔和華裔是否可優先入住的提問,亞平會表示會先服務有需求的當地社區居民,但並沒有相關協議和具體的指標分配確保會優先幫扶此類民眾。毗鄰遊民所的商業開發區天廣新天地負責人李芝璇對此表示,應該將此類要求寫進和政府的條約,並且不希望有犯罪紀錄和精神問題的入住。
李德怡指出,華裔社區此刻必須團結,對於社區有傷害的事情,必須要站出來表態,讓市府知道大家的訴求,並作出調整改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