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冠疫苗亞裔接種率逾100% 專家指誇大

專家表示,紐約州政府每日公布的不同族裔接種疫苗百分比可能並不準確,且該結果由於重覆計算、人口轉移、普查術語差異等因素而被嚴重誇大,甚至超出100%,尤其是亞裔接種率。
紐約大學全球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德曼(Melody Goodman)指出,很多州府公布的疫苗接種率在數學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例如,州府數據顯示,全州15歲及以上的亞裔單劑疫苗接種率為107%,有1百57萬6755人接種單劑疫苗,但實際上全州的該年齡層亞裔人口為1百47萬4944人;長島的15歲及以上的亞裔單劑疫苗接種率為106%,有18萬2902人接種單劑疫苗,但實際上長島處於該年齡層的亞裔總人數為17萬1648。
「差異可能是由於人口普查局和州政府,在詢問人口數據時使用了不同的術語。」古德曼表示,當使用2019年人口普查時的 「亞裔 」人口定義,包括了除亞裔外還認同一個或多個種族的亞裔時,長島亞裔的疫苗接種率降至99%。
統計錯誤還出現在長島納蘇郡(Nassau County)老年人接種疫苗率中。州府數據顯示,截止3日,納蘇郡65至74歲居民疫苗接種率為116%,有15萬3621名居民接種疫苗,但該年齡組只有13萬2862人。古德曼指出,與實際不符的人口統計,可能是造成統計概率超過100%的主要原因。
「人口總是變化的,尤其是疫情期間。」紐約州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克勞斯頓(Sean Clouston)舉例,一些曼哈頓居民在2020年春季疫情高發期遷到了漢普頓(Hamptons),之後再也沒有回來,他們很可能在蘇福克郡(Suffolk County)接種了疫苗,但在疫情前的人口普查中被算作曼哈頓居民,「薩福克郡東南部的人口增長,是幾個月來那里的疫苗接種率超過100%的原因。」
紐約市立大學(CUNY)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納什(Denis Nash)表示,重複計算也是導致統計失誤的原因,「記錄員可能輸入了錯誤的姓名和出生日期,例如,某人的名字在接受第一劑時可能是一種拼法,而在接受第二劑時則略有不同;如果他們不承認,我想說我就被計算了兩次。」納什指出,重覆計算會導致單劑量疫苗接種率升高,但對完全接種者的比率計算不足。
對於專家們的質疑,紐約州衛生廳發言人希爾克(Erin Silk)回應稱,州府公布的數字準確反映了該部門對接種者的跟蹤,「問題可能出在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字上,畢竟我們是用這些數字來計算疫苗接種率,方法是將某一群體中接種疫苗的人數,除以基於2010年人口普查的2018年預測數,因為目前2020年的詳細人口數據還沒有出來。」
「無論如何,州府沒有能夠準確地給出疫苗接種數據信息,他們傾向於使它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好。」納什說,隨著冬天的到來,感染人數將繼續上升,「我們非常需要真實的疫苗接種比率,以預估我們能夠多大程度地抵禦新一輪病例激增;如果統計被嚴重低估或高估,尤其是被高估,那麼後果將是相當可怕的。」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