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戶外用餐 商家、社區、食客難平衡
對於戶外用餐永久化這一爭議性問題,就像各家都想分到更大塊的蛋糕一樣,商家、社區、食客的利益始終難以平衡,每人都自說自話;一位餐館老闆說,「我猜,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小屋和帳篷,這座城市裡一半的餐館都已經消失了。」而一位社區住戶說,「我要繞道才能回到公寓,人行道擁擠不堪,大家開始在汽車道搶占一席之地。」食客們則說,「我喜愛的餐廳地方更大了,節省了時間,不需要再等位。」
本周都市計畫委員會投票取消了針對人行道上餐位分區的禁令,這意味著這些戶外就餐結構可以成為紐約市餐飲景觀的永久組成部分,而具體還要等待市議會做最終定奪。
在寸土寸金的紐約,這個蛋糕爭奪戰就從未停息,在全市的各個角落、人行道和路邊,露天就餐往往占據了寶貴的停車位;根據紐約市交通局數據,全市已經將8550個停車空間轉變為戶外用餐座位,曼哈頓華埠緊鄰下城政府辦公圈,停靠的車輛大部分為特殊牌照,更因為是餐位的占用而變得擁擠不堪,正式恢復辦公室辦公後,華埠包厘街(Bowery)、堅尼路的交通壓力更會加劇。
除華埠外,下東城因是小型酒吧、餐廳的聚集地,商住混合也使居民叫苦連連;且周邊可負擔房的住戶多為華人,他們形容「狂歡至天明」,街道上的大麻味也會飄進家中。
不過室外用餐確實讓無數餐館得以繼續經營,業者說,在這最困難的一年,開放餐廳挽救了大約10萬個工作崗位,但它卻占據了全市不到0.5%的停車位,像這樣的便宜。在紐約是很難找到的。
紐約客談,每周二至周六見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