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流行音樂發源地 曼哈頓「叮砰巷」掛牌

文物保護主義者、歷史學家和曼哈頓官員日前齊聚,在紐約市曼哈頓西28街和百老匯大街交叉口正式豎立「叮砰巷」(Tin Pan Alley)路牌,紀念這個被視為美國流行音樂發源地的街區。
曼哈頓區長李文(Mark Levine)說,藝術家寫歌賺錢如今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回首過去,叮砰巷是藝術家可藉由寫歌謀生的第一個地方。
早期,這條巷內的樂手多以鋼琴伴奏,宛如此起彼落平底鍋敲擊聲,因而被封上「叮砰巷」或「錫盤街」之名;19、20世紀間,叮砰巷作品幾乎主宰全美流行音樂,主要在白人間流傳。許多源自這個街區的歌曲至今依然傳唱,包括「帶我去看棒球賽」(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和「天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等。
榮獲「共同命名」殊榮之前, 2019年有關單位將西28街47-55號指定為官方城市地標,若干建築正式被列為叮砰巷歷史街區(Tin Pan Alley Historic District)。
叮砰巷美國流行音樂計畫(Tin Pan Alley American Popular Music Project)負責人卡爾德拉羅(George Calderaro)說,共同命名是重要里程碑,路過的人都會看到所在位置是叮砰巷、知道這條名巷在哪裡。
叮砰巷樂風涵蓋最初的華爾茲和進行曲風、乃至於後來興起的散拍音樂拉格泰姆樂風。
紐約市地標保護委員會(NYC 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研究員麥克海爾(Kate Lemos McHale)說,叮砰巷興起為東歐猶太移民人口立下重要里程碑,也在1880年代初開始造就許多美國黑人向紐約移動,讓黑人藝術家和出版商有機會創作美國主流音樂。
在揭牌活動中發言的黑人歷史學家雷迪克(John Reddick)補充,音樂區遺產還包括為黑人表演者和詞曲創作者提供全新機會。
市議員博徹(Erik Bottcher) 特別感謝保護音樂區歷史的幕後推手卡爾德拉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