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護理員 勞動節市政廳抗議 籲廢除24小時工作制

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婦女也是人」運動組織華人護理員維權團體在市政廳外舉行示威,呼籲市議會通過廢除24小時工作制、保護護工權益的提案,發起175號提案的市議員馬泰(Christopher Marte)以及長期在州議會層面關注此議題的州眾議員金兌錫(Ron Kim)到場支持。
紐約市允許家庭護理員連續24小時值班,但根據州府的規定,24小時工只能得到13小時工資。馬泰此前提案,要求市府立法禁止24小時工作,對需要全天候護理的病人,必須安排至少兩名護理員每12小時輪班,並拿滿12小時工資。此提案去年2月提出,9月舉行公聽,但此後就一直沒有被市議會納入下一步的議程。華人職工會等維權團體也多次要求與市議會和市議長歐德思(Adrienne Adams)對話,但都未果。
馬泰表示,「我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然而護工們三天的靜坐沒有換來任何回應;在這樣一個自稱為『工會之都』的城市,對護工的訴求毫無表示的民選官員們卻在今天紛紛發推說自己如何與工人站在一起。」
數十名護理員上月中旬就曾在市政廳外靜坐示威三天,要求市議會盡快表決該提案;市議會則回應稱,正在推進此議程,但此事並非紐約市所能掌控,需在州層面解決。有市議會內部的消息甚至直接指稱,如要補齊護工「多工少酬」所損失的工資,州市府需超支10億元,暗示其不可行;馬泰此前也反駁「超支」說,表示絕大多數接受護理的患者持有白卡,因而護理員的工資本該由保險機構支出,而非政府。
金兌錫則直接指斥紐約市存在嚴重的非營利機構腐敗問題;他表示,在紐約市,包括家庭護理在內的很多本該由政府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完全外包給一些非營利機構,而這些機構又缺乏監管;「我們過於默許這種方式,因而當非營利機構被抓包從移民工人那裡竊取數以百萬計的錢財時,體制會以『大而不能倒』為理由掩蓋這些醜事。」
金兌錫說,市議會稱需要與州層面合作才能完成175號提案的立法,完全是個爛藉口,他直言,「有很多人在中間撈錢」。他表示,合理的做法應當是讓政府機構直接承擔起長期照護服務的責任,讓護理員享受與政府雇員相同的待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