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翻譯錯誤多 華人示威維權

為保障公共服務照顧到英語欠佳的新移民,紐約市2017年便立法要求主要部門將文件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十種主要外語,並投入數千萬元,然而執行成效長期被詬病。8日,由全美亞太裔婦女論壇(NAPAWF)組織,眾多華人社團代表在市政廳外集會,呼籲市府檢討目前的漏洞,改善翻譯工作。
紐約政府網站的中文翻譯難懂、語句不通的問題長期為新移民所詬病。NAPAWF近期發現,市府最大的兩家翻譯服務承包商LanguageLine和Geneva Worldwide都使用機器翻譯,導致錯漏百出,給使用者帶來很大的麻煩。以人力資源管理局(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的主頁為例,僅一個頁面的中文翻譯就存在幾十處漏譯、錯譯、語法錯誤、詞語誤用等,市府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
集會現場,華人社區代表手持「語言是平等的」、「我們有權利說中文」等標語呼籲政府重視新移民的聲音。集會得到了共37個華人社區組織的背書,孟加拉裔社區的代表也到場聲援。
示威者與市議員黃敏儀和馬泰(Chris Marte)等人聯合呼籲,市府不要再花費數千萬的納稅人資金用於這種低效的機器翻譯,而是改用免費的翻譯服務,比如谷歌翻譯,然後用這些資金聘請紐約本地人工譯員審核糾錯。黃敏儀表示,自今年初以來,她已在市議會提出八項旨在改善市府語言服務的法案,其中兩項已經通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