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特斯拉自駕事故遠比曝光的多 已17死、736次撞車

17年內犯下16起爆炸案「大學炸彈客」北卡監獄過世

紐約客談/空巢老人監護權之戰 耆老應盡早拿主意

2020年一部名為「我很在乎」(I Care a Lot)的電影上映後引起熱議,影片講述老人院、醫院甚至銀行相互勾結,將空巢老人送進安養照護機構,限制行動,切斷他們對外求援的機會,再利用法律漏洞取得老人法定監護權,最後一步步謀取其名下的財產。

這樣的真實戲碼也時刻上演,這些空巢耆老真當要迎來人生終極惡夢,一個既無血緣、也不想照料、只等他去世拿走所有財產的法派監護人,正在踮腳接近。

對於缺乏照料、淪為社會邊緣的獨居老人,以法律為手段的智慧型犯案比比皆是,而這些人頂著「法派」的頭銜,還能時刻從法律的保護傘中安然地全身而退。

若問法律到底是在保護好人,還是袒護壞人?真相是法律既不保護好人,也非袒護壞人,而是保障懂法律的人。

紐約時報「老年人的權力為何遭剝削」(How the Elderly Lose Their Rights)一文中提到,在美國至少有150萬成年人受到監護人(家人或其他專業人士)的監護,這些監護人控制著大約2730億元的資產;監護人可以代為保管,以支付養老院、醫院等安置機構及監護單位。也就是說,監護人可以自行變賣房產、車子來支付「照護」相關費用,包含監護人自己的薪水。

監護制度的缺陷在於,人們在有生之年的最後階段,失去家人照顧,被以「保護」之名剝奪「自控權」。

要如何判定一個人喪失行為能力,或是讓他們在喪失行為能力以前能夠安排自己想要安養天年的方式,無論是生前契約、安樂死、安養機構等,都是高齡化社會可見的未來,也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養老院 紐約時報 電影

上一則

紐約客談/喊改革 公校真需星級午餐?

下一則

紐約疫期州考報告首公布 亞裔維持領先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