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24小時工作制 紐約上百護工示威

近百名家庭護理工人6日冒雨在市政廳前集會,抗議24小時工作制,聲援市議員馬泰(Chris Marte)提出的廢除24小時工作制提案,並參加市議會同日舉行的公聽會,目前該提案已獲28名市議員支持;華裔護工表示,24小時工作制無法有連續的睡眠時間,精神高度緊張,而且只能拿到13個小時的工資。
影音來源:記者和釗宇
數據顯示,紐約州共有近30萬家庭護工,大多數是紐約市包括華裔在內的少數族裔女性;然而,護工的薪資遠低於紐約市貧困線,而且多數需24小時工作,但根據州法和相關訴訟判例,絕大多數情況下,由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支付工資的護工,24小時工作僅能拿到13個小時工資,工人不堪重負,不但無法照顧家庭,更拖垮健康。
馬泰的提案禁止護理業者在24小時內為護工排班一次超過12小時,一周總工時不得超過50小時;但允許業者在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下,要求護工加班,每次加班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每周不得超過五小時;護工人手短缺,不屬於緊急情況。
馬泰表示,儘管24小時的照護對一些人是必須的,但護工連續工作24小時卻非必要;業者只考慮運營成本,認為如果全額付薪,公司就會破產,但從不考慮工人權益,更有公司恐嚇護工必須24小時工作;「護工和病人應團結反對24小時工作制,因為病人需要護工集中精神照顧。」
州眾議員金兌錫(Ron Kim)到場作證指,雖然州法規定,若護工無法有五小時連續睡眠,或吃飯時間被打斷,護理公司須根據實際上班時間支付工資,但經調查,許多業者仍只支付13小時工資,州府和市府毫無作為屬於失職,代價卻由少數族裔女性承擔。
華裔護工李秦已經從業六年,她表示,過去三年都是24小時工作,每周連續三天,等於連續72小時;「我照顧的是一對夫妻,白天要隨時盯著,防止摔倒,精神高度緊張;晚上,每兩小時要給病人翻身、換尿片,不可能有連續五小時的睡眠,現在必須吃安眠藥才能入睡。」她說,「許多做24小時的護工都成了病人,或無法兼顧子女及家庭,對家人來說,我就像個陌生人。」
根據馬泰辦公室,這項提案已經獲得28名市議員支持,雖然已過半數,但尚未獲得絕對多數支持,能否付諸表決尚不可知,將繼續爭取更多議員支持。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