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初選不敵「鈔能力」 牛毓琳或11月再戰

出身富豪世家的前川普彈劾案檢察官高德曼(Dan Goldman),贏得紐約市國會議員第十選區選舉;數據顯示,在高德曼所獲選票中,平均每票競選支出高達239元,排在第二名的州眾議員牛毓琳僅為13元;牛毓琳此前就抨擊高德曼企圖「買來」國會議員一職,而且她仍有可能在11月普選中,用勞工家庭黨(Working Families Party)提名,再戰高德曼。
高德曼出身猶太富豪世家,其曾祖父母是李維斯(Levi's)服飾創始人,人脈及財源廣闊,他此前就曾自掏腰包400萬元用於競選;初選中,高德曼得票1萬6686張,假設他將400萬元競選經費全部支出,每張得票花費將高達239元;另一位自掏腰包助選的是州眾議員文雅麗(Jo Anne Simon),自己出資40萬4000元助選,但她僅得票3991張,換算每票花費為101.22元。
不過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s Commission)的競選財務申報上次截止為8月3日,選前最後三周各參選人的支出情況尚不明朗,要等到下次申報的10月中旬才能得知;若按照至3日的最新更新數據計算,高德曼已經支出251萬元,每票支出為150元,文雅麗則為26元。
除高德曼外,現國會議員瓊斯(Mondaire Jones)也彈藥充足,已支出240萬元;瓊斯在初選日得票1萬1700張,排名第三,每票支出至少204元。
排名第二的牛毓琳與高德曼和瓊斯相比,就顯得相當寒磣,僅支出20萬5000元,她得票1萬5380票,平均每票支出13元,且與高德曼得票僅差1300票。
在競選花費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顯示出牛毓琳領銜進步派的實力,她在初選前聯合瓊斯舉行記者會,指責高德曼用金錢「購買」國會議員;牛毓琳目前尚未認輸,仍寄望於不在籍選票,而且她也有可能以勞工家庭黨的提名,11月普選再戰高德曼。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