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過大於功 道別最不受待見的市長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卸任在即,八年領銜全美最大城市留下的成績,卻是批評多過讚譽;華社對白思豪的不滿,歸咎於他在教育改革、遊民收容所建案等領域推行的極左政策,然而這些年他的行事作風也早令主流社會不滿,迫不及待將他趕緊送走。
在白思豪成為市長以前,曾是受到青睞的公眾倡議者,通過市府機構在「信息自由法」上的分析基準,發布一項稱作「透明度報告卡」的結果;總結出10%向這些機構提出的要求總是被忽略,紐約市警更是因經常無視公共紀錄的請求而獲得F級成績。
成為市長後,所作所為卻完全打臉自己的話,在被指出其和家人涉嫌濫用市警總局資源時,他試圖與負責安保工作的警探掩蓋這些濫用行為,沒有絲毫接受調查的底氣;所謂的行事透明化、問責制瞬間瓦解,作為公職人員,徹底失去信用。
撇開無數個失敗的政策,白思豪的人品也備受爭議,主流媒體最討厭他的部分原因,莫過於習慣性遲到的惡習;臨時推遲記者會、出席嚴肅場合時未有正經態度,最氣憤的是曾在市政廳打盹,讓工作人員在外苦等的行徑,被人詬病做事無實力魄力、態度懶散不積極。
唯一促成的好事,或許是團結了左派及右派分子,都找到了想要踢他出局的理由;改革派認為他就是個叛徒,與房地產開發商走得太近、對警察又過於恭順,共和黨人則覺得他是憎恨警察的社會主義者,視他為摧毀紐約市治安的推手之一。就算是民主黨人,都不願意與白思豪的名字掛勾,可見此人是多麼不受待見;除夕之夜拜拜,再也不見。
(紐約客談,每周二至周六見報。)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