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報告:紐約變種病毒 重症、二次感染風險低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5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相比其他變種新冠病毒,源自紐約市的變種病毒,導致重症或二次感染的風險均比較小。
被命名為B.1.526的變種病毒是去年11月在華盛頓高地首次檢出,此後迅速傳播;根據CDC的數據,截至4月初,該變種病毒已經占兩座實驗室檢測樣本的40%。
市府此前曾表示,判斷紐約市變種病毒是否比其他變種病毒更具風險仍為時尚早;CDC的報告則表示,初步研究顯示,紐約變種病毒導致重症或接種疫苗後感染的風險均比較小;「即便該變種病毒攜帶了能夠降低抗體作用的E484K變異,也不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目前,紐約變種病毒、英國變種病毒(B.1.1.7)、巴西變種病毒(P.1)和南非變種病毒(B.1.351)的傳播能力都強於原型新冠病毒,因此引起對疫情形勢的擔憂;其中,有證據顯示英國變種病毒更有可能引起重症,也可能更加致命;而巴西變種病毒的危險性則在於,曾經感染後留下的抗體和疫苗對其作用可能不大。
衛生局的數據顯示,紐約變種病毒和英國變種病毒在全市五區都已出現,其中紐約變種病毒在布朗士區和皇后區部分社區更為普遍;英國變種病毒則在南布碌崙(布魯克林)、東皇后區和史泰登島比較常見;南非變種病毒和巴西變種病毒在紐約較為少見,但全美的存在正呈上升趨勢。
市衛生局長喬克西(Chave Chokshi)此前表示,目前完全接種者感染病毒,及此前感染過的人再次感染的案例,是非常罕見的,「目前變種病毒在新增病例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說明變種病毒更具傳染性,因此市民應該繼續積極接種疫苗,並小心防疫。」
總體來說,目前上市的三款疫苗,據稱都能夠有效減少感染新冠後的重症和死亡,同時也能有效預防感染;現在只能寄希望於疫苗接種的速度能夠快於變種病毒的傳播速度,同時民眾在此期間也能繼續遵守防疫規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