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楊安澤選市長 華社應驕傲 齊力相助大不必

楊安澤不僅已向市競選財務委員會交表,還被看到在康尼島拍競選影片,競選紐約市長看來只差擇良辰吉日官宣。
華人該為此歡呼雀躍嗎?當然。那應該集全社區之力為他搖旗吶喊、助選出力嗎?未必。
不論是川普總統競選影片裡把前駐中國大使駱家輝當作「中國」官員,還是紐約市府提幫扶少數族裔商家政策文宣中僅提非洲裔與西語裔而「無意漏掉」亞裔,亞裔仍常淪為「透明人」是不爭事實。
楊安澤競選總統期間掀起的「楊幫」狂熱,在日趨排外的大環境下,不斷提醒美國大眾,黃皮膚、黑眼睛的華人也是「自己人」,美國不是「非黑即白」,對持續提高亞裔能見度是居功甚偉的。此次競選紐約市長也一樣。華人不論政見為何,都應首肯心折。
但應呼籲華社齊力相挺他入主瑰西園嗎?不必,也不應該。
首先,他不見得是個好市長。楊安澤念念不忘的「自由紅利」全民發錢,近八年白思豪治下的市府財政,已不堪此負。
其次,楊安澤對紐約市面臨現實問題的熟悉度和處理能力也存疑。他迄今未對紐約市積弊日重的住房、遊民、教育、交通等表達過令人信服的意見,更毋論實務經驗。經歷新冠疫情重創的紐約,2022年需要一位老手來帶領復甦,承受不起政壇新鮮人又破又立。
如今已30多人的市長參選人裡,不乏深諳民情、經驗豐富並對華社熟悉且友善之人。只因參選者是華人,就不分青紅皂白力挺,未必正確。
一言蔽之,「身分政治」(identity politics)從不是提高政治能見度的好途徑,更不是力量微弱的華社用以擠進決策桌的好辦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