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居助理醫療總監白幹榮醫生談中、西醫行醫治病的同異性如能相輔相成,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曾接受中醫理論學習和西醫研究的安樂居助理醫療總監白幹榮醫生,分享如何用中西醫理念治療痛症及糖尿病,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白醫生還介紹了善用許多長者感興趣的療法,包括針灸、食療、陰陽平衡、氣血運行等改善健康。 白幹榮表示中西医用不同角度看待病症。 例如,中西醫都很看重生活方式,尤其現在西醫開始提倡睡眠充足,其實中醫也強調睡眠的重要性。 根據不同年齡和體質,八小時睡眠是通行的標準。西醫強調深度睡眠、是否有多夢現象、新陳代謝等,反觀中醫則是注重陰陽平衡。
白幹榮以治療痛症和糖尿病為例。「多數西醫診斷細菌和病毒,如果是細菌感染,多半採抗生素治療。如果是糖尿病或高血壓,就要看指數是否超出指標,這來自於大量臨床數據的平均值來斷定。」而「中醫更加宏觀,陰陽和萬物生,陰陽不和是萬病啓源的根本。因睡眠缺乏導致陽多陰少,陰虛導致頭髮、皮膚乾澀。」白幹榮說,「陰陽是互助的,在中醫中所有病都是通過調理陰陽的平衡解釋,再經由針灸、推拿、食藥重新達到平衡。」
在中醫的記載中沒有糖尿病一詞,最相近的為「消渴症」。以現代醫學解釋,便是身體新陳代謝無法吸收多餘的糖分,從而導致細胞無法吸收,人就會變瘦,因而稱之為消渴症。西方人大多是因為吃糖過多,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造成二型糖尿病,有一部分亞裔患者,身形很瘦依然得糖尿病。 白幹榮表示,如果患者偏瘦,中醫會把脈,望聞問切,斷症通常為陰虛,所以就需要滋陰,增加睡眠等等.;如果患者偏胖,經常沒有力氣,就說有氣虛和濕重, 所以要補氣、祛濕。
白幹榮提到,中西醫如果配合得好,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但因早年監管不力,中藥藥材有作假或因種植土壤被污染等因素,造成吃中藥反而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找到品質高的中藥材和口碑好的中醫診所至關重要。
長者目前面臨最普遍的痛症大多是由氣血虛導致,保持氣血旺盛的方式包括:鍛煉、步行、練太極,幫助氣血運行,順應自然。針灸刺激穴位,令氣運行,也是同樣的道理。
歡迎致電(866)526-9622,或掃描世界日報廣告上的二維條碼查詢加入安樂居詳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