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頂尖高中的滋味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最近公布今年全美最佳公立高中排行榜。這是選學區買房的重要指標 。要在一萬八千所學校裡擠到最前非常難。舊金山灣區進到前100的只兩家:舊金山洛威爾(Lowell)高中(82名)以及東灣佛利蒙的米慎(Mission San Jose)高中( 第94名) 。聖荷西的林布魯克(Lynbrook)則「飲恨」 排在第101名,一名之差似乎感覺即很不同。
這個排名態勢由來已久。其實是一種循環:學校好,家長努力搬進來,社經情況佳的家庭更有餘裕推動子女教育。學校開很多大學先修班AP課,洛威爾每年推出的AP驗證考試多達4000次,可看出學生選課之踴躍。
公共電視台PBS正巧在這兩天推出林立仁(Debby Lum)導演的「加倍努力」(Try Harder! , 暫譯)。這部82分鐘的紀錄片讓人異常感動,林立仁花一年多跟拍洛威爾高中2017屆畢業生的奮鬥、盼望、失落和調適,各個主角都有故事且真實展露喜怒哀樂,片子流暢且帶有詩意的節奏,實屬佳作。
林立仁出身華人移民家庭,拍過「My Tiger Mom」、「Seeking Asian Female」等紀錄片。「加倍努力」找到五位學生作為不同的典型,有媽媽來自台灣的Alvan,媽是非裔的黑白混血Rachael,為了讀洛威爾而和單親老爸住舊金山的白人Shea、父母都也是洛威爾畢業生的Ian,以及課業和課外活動都很厲害的華裔Sophia。
師長也傾力相助,物理AP老師Shapiro從1990就在洛威爾任教,見證了近15年來能夠進到頂尖學校的比率已腰斬,孩子們面臨愈來愈強大的競爭。他透露,眾人心中的第一志願史丹福大學其實不喜歡收洛威爾畢業生,覺得他們只是修很多AP課、會考試的機器而己。Shapiro在片中向學生告假,說他罹肝癌只餘換肝一途,每個學生都哭了。原來人間苦難之深不是只有擠大學窄門而已。這是全片最感人的一段。
片中每個深受學業煎熬的高中生都真誠可愛,他們說,知道父母給壓力是為他們好,「但,壓力可不可以少一點?」非裔的Rachael坦白道出,能夠進到長春藤,多少和她的族裔有關,她替亞裔同學抱屈,因為他們那麼用功,但身為亞裔似乎阻擋了進到夢想好大學的某些機會。
子女讀全國知名高中固然是好事,但是做個頂尖高中裡的學生壓力真大。大人對孩子起碼要有這個同情心才行。片中一再顯示的主題--有時你再努力都得不到所要的;為什麼別人能進,你卻進不了?如何接受這個現實?都從「Try Harder!」紀錄片可以得到些許啟發。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