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社區領袖尹集惠 87歲慶生 夫讚「善良熱心」

華埠社區領袖尹集惠的87歲生日派對,最近在勇士主場大通中心舉辦,當天是勇士對陣金塊的季前賽。20多年前中風的尹集惠精神抖擻,開心興奮。
尹集惠的先生姜漢生(Peter Chiang)、哥哥「麥當勞大王」尹集成(C. C. Yin)回憶說,尹集惠為人善良熱心,不爭名奪利,共同參與創辦亞太公共事務聯盟(APAPA),在沙加緬度參與建立為華人新移民服務的「二埠華人服務中心」(Sacramento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還一手打造二埠中華文化基金會,邀請才旦卓瑪率領的西藏歌舞團到沙加緬度表演,轟動全城。
尹集惠的女兒姜芸(Sophia Chiang),尹集成(C. C. Yin)的夫人黃春芳(Regina Yin)和女兒尹立懷(Mary Yin Liu)等親友參加派對。當天,尹集惠一家決定捐贈5萬元給APAPA。
1959年到1961年,尹集惠、姜漢生先後到華盛頓大學就讀,是台灣到美國的首批留學生。兩人後來到史丹福大學學習電腦,並到沙加緬度工作。姜漢生說,尹集惠性格開朗,熱心公益,不喜歡爭名奪利,且個人能力強,善與人合作。考慮到女兒和家長需求,她在沙加緬度創辦首個教授普通話的中文學校,還聯合家長向學區陳情,申請到免費使用就近學校教室;學校還得到台灣僑委會的幫助,免費提供教材。
尹集惠在籌組中文學校期間,常幫助華人新移民解決困難。她與最大的華人教會商量,利用教會的會所,在周末為新移民免費服務,幫忙擬訂契約合同,作文字的翻譯、填寫表格,進行公私權益的諮詢等。
由於新移民不斷增加,求助供不應求,尹集惠與社團和教會合作,舉辦多次籌款,正式成立二埠華人服務中心。中心租用小店面,雇請專人,毎周五天專職為華人新移民服務。考慮到非營利機構的資金問題,尹集惠細心請教基金會如何申請撥款,經過幾次嘗試,終於獲得全美最大慈善基金會全國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的同意,獲得年度撥款。中心業務擴大,增加人手,更加得到新移民心來,甚至代為處理市府和縣政府的有償業務。
姜漢生回憶,沙市的一位善士汪治宜先生,一直想成立社團傳承推廣中華文化;尹集惠也正有此意,雙方一拍即合,和社區在1986年創辦二埠中華文化基金會,推她為首任會長。
在那個年代,中國大陸和台灣來美訪問或表演的文藝團體,多在沿海城市巡迴演出,因為票房的考量,很少願意繞道沙市,基金會只能做小規模活動。1988年初夏,歌唱家才旦卓瑪率領的西藏歌舞團來美巡迴公演,在灣區表演期間有兩天空檔;基金會與中國總領事館和主辦單位積極聯繫,幾經磋商得到好消息,歌舞團答應不收報酬過來,但基金會需負擔表演前一晚的食宿及交通費。
歌舞團有40多人,食宿及交通費用加上各項支出,費用約1萬元,文化基金會難以負擔。雖然估計售票收入可彌補,但初期投入所需的4000元也不易籌集,但尹集惠不輕言放棄。她說服董事會合力出資3000元,還與在社交界活耀的崔依聞聯手,同報紙和電視台商量,請求報導。30年前,西藏歌舞團頗為神秘,經媒體宣傳,1000張預售票售罄。下午2時表演前,200張門票被搶光,大廳座無虛席,觀眾扶老攜幼而來,是沙市華人社會難得的盛事。
事後結算,門票和廣告收入遠超預期,還給文化基金會創造額外收入,董事預墊資金如數收回。有了這次經驗,基金會的活動範圍擴大,一些大陸的雜技團和台灣歌舞團也來沙市演出,促進兩岸三地交流。
姜漢生說,40餘年來,尹集惠熱情投入公益,除了服務美國社區,還在中國成都修橋鋪路,建文化中心,設獎學金。1999年9月19日,尹集惠在到成都途中,因過度興奮而致腦梗塞中風,失去部分語言和活動能力。好在心智清醒,情緒仍歡暢。日常閱報看電視,不忘世事,盡力參與社會活動。「是身雖殘而志不頹的寫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