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兆明訪水利局 參觀污水處理 感謝確保用水

市議員馬兆明(Gordon Mar)23日到舊金山水利局下屬的洋邊污水處理站(Oceanside Treatment Plant),參觀污水處理的全過程及全新的淨水設施。他表示,居民常忽略水利局的重要性,將用水當做理所當然,他感謝水利局確保舊金山人每日的生活用水。
洋邊污水處理站位於舊金山動物園南端,比鄰默塞德湖(Lake Merced),負責處理舊金山市三分之一人口的約20%廢水,最大處理能力是每天6500萬加侖,處理後的水被排放至離岸4.5哩的太平洋。該設施投資2億元,1994年完工,80%的設施位於地下,上層被土和植被覆蓋。
馬兆明表示,舊金山市人口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增長迅速,尤其是西部區域,原先的污水處理站已無法滿足新增人口的需要。他提到,新修建及在建的淨水設施及時因應正在發生的氣候變化,以及加州目前所面臨的極度乾旱的狀況。「我們很大程度上將水利局所做的工作當做理所當然。」馬兆明說,「如警局、衛生局、交通局一直受到討論,尤其在疫情期間,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工作被居民所抱怨,但水利局的工作同樣是極為重要的。」
舊金山水利局水資源主任基歐(Paula Kehoe)稱,水利局目前仍面臨很多困難,包括水資源緊缺,政策上的變更等;30年前,舊金山水利局就在大力推廣節水項目,目前舊金山每天人均用水41加侖,是加州用水量最低的城市之一。同時自2017年開始,舊金山開始開採地下水,超過80%的居民已經在飲用地下水,「為了保證水資源穩定使用,水利局希望用再生水(Recycled Water)替代地下水。」基歐說。
他表示,處理過後的廢水可用於灌溉和廁所沖水用途,同時水利局正在研究新的技術,將廢水淨化達到可飲用的水平。
污水處理設施科學家還向參觀團介紹處理站所面臨的威脅,由於緊鄰太平洋,不間斷的海水沖刷導致處理站受到腐蝕,同時沖刷導致海灘上的沙子逐漸被推向兩側,海灘越來越寬,這導致絕大部分的日落區居民以及污水處理站本身,受到不斷升高的海平面威脅。早在2000年,水利局就聯合城市其他部門,出台海平面檢測指導方案等。同時,水利局還在計畫拆除Great Highway末段,將之改造成緩衝區域,加裝隱藏性的堤壩,保護污水處理站的安全。
科學家表示,拆除Great Highway肯定會遇到社區方面的阻力,這需要與城市其他部門共同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隨後,洋邊污水處理站運營長勞爾(Mark Lauer)帶領參觀了地下設施。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