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未冠頭銜…降低馬英九訪中政治味 北京謹慎拿捏

田州小學槍案 校長遭槍殺亡 槍手是校友跨性人

求助不是懦弱 史丹福心理學家趙萱:別怕

史丹福大學亞裔社會心理學家趙萱。(圖片取自學校官網)
史丹福大學亞裔社會心理學家趙萱。(圖片取自學校官網)

史丹福大學亞裔社會心理學家趙萱(Xuan Zhao, 音譯)近日在「心理科學」(Ph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發表了一份社會研究報告發現,人們經常低估了他人提供幫助的意願。

趙萱認為, 人們難以開口尋求他人的幫助,通常是因為自尊心作祟或不想造成他人的不便。有些人可能擔心尋求幫助會讓他們顯得無能、軟弱或自卑。也有些人擔心被拒絕,這樣的情形可能會令人尷尬和痛苦。還有些人會擔心尋求幫助會給他人造成額外的負擔。西方社會傾向於重視獨立性,因此要求他人為自己做事可能會感覺是錯誤和自私的。但事實是,大多數人都非常親社會,並希望對他人的生活提供幫助,並產生積極影響。

因此,人們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勇敢地向他人主動尋求幫助就特別重要。趙萱表示,人們喜歡關於自發幫助他人的故事,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隨機的善舉很容易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但實際上,大多數幫助僅在有人提出請求後才會發生。

這通常不是因為人們不想提供幫助,恰恰相反,人們想提供幫助,但他們不知道對方正在受苦或掙扎,不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以及如何有效地提供幫助,或者不確定他們能否向對方提供有效的幫助。這種種原因導致了他們無法進行下一步的善意行動。

因此人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直接把自己的需要告訴他人,便可以消除這些不確定性。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不僅有助於建立積極的社會聯繫,還可以建立人們情感上的親密關係。

趙萱分析,人們可以在更多的相互依賴中受益。她說:「當人們向我尋求幫助時,我經常感到真正有動力去幫助他們,而不是感受到社會壓力和只是想避免說不。我見過一些人在有需要的時候,難以啟齒向他人尋求幫助,掙扎了很久很久,直到為時已晚。」

趙萱說,「我希望我的發現可以為人們提供安慰,並鼓勵他們在有需要時勇敢地向他人尋求幫助」。

趙萱是史丹福Social Psychological Answers to Real-World Questions(SPARQ)研究中心的一名社會心理學家,SPARQ研究中心將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聚集在一起,以對抗偏見、減少差異並推動文化變革。趙萱的研究重點是幫助人們創造更好的面對面和在線社交互動,讓他們感到被看到,聽到和被欣賞。

史丹福大學 亞裔

上一則

加州社區學院「讓我免費就學」計畫 鼓勵貧生入學

下一則

柏加大啟動2500萬新聞獎學金 加強地方新聞報導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