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華埠」攝影展 陳煐傑、李敏雄、潘育川用快門說華裔故事

由美化華埠行動委員會(Be Chinatown)主辦的「永遠的華埠」三人攝影作品聯展,27日午間在舊金山華埠新杏香酒樓舉辦開幕式,展期一個月。策展人李敏雄表示,華埠沉澱了太多的故事和歷史,單單只是文字無法承載,攝影師願用快門,講述一個個鮮活的故事。
三名參展攝影師陳煐傑、李敏雄、潘育川分別移民舊金山灣區多年,一直保持用鏡頭記錄生活的習慣。此次作品展體現他們對疫情期間華埠生活的變化與觀察,帶領看展民眾一起回顧疫情前後的生活記憶。
陳煐傑為資深媒體人,獨自遊走華埠街頭巷尾,用影像探索歷史、當下、未來。他的參展主題為「記者鏡頭下的舊金山」,參展作品十多幅,為上世紀80、90年代的紀錄及疫情期間拍攝的作品。
李敏雄為資深攝影家、策展人,移民美國十多年,就是希望用鏡頭追尋爺爺在華埠的足跡。他一直用鏡頭關注華埠的故事,疫情期間連續三年用鏡頭記錄華埠故事,完成了大型攝影展覽「華埠日記」。還共同創辦非牟利公共藝術項目:「藝術驛站」灣區藝術家的家園。本次參展主題為「百年華埠」,參展作品十多幅。
潘育川,當代藝術家、策展人、資深美術教育工作者,他用手機拍攝手繪插圖的形式,每天記錄疫情下的心情。參展裝置藝術作品「一個居家避疫藝術家的456天」。
「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人類終於停止了或永無休止、或狂奔的腳步。」潘育川說,藝術家也不例外;他們停止了外出寫生、停辦畫展,內心充滿憂鬱。於是潘育川嘗試以攝影與插畫為主導的行為藝術,從2020年3月政府宣布居家避疫開始,每天創作一幅作品。春去秋來,在希望和失望下,他一共創造了456幅故事作品,等到了疫後重生的今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