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材價格翻倍 中餐業者嘆:不敢漲價 只能勉強維持

物價上漲,餐廳面臨採買、房租和人力成本增加等壓力,同時因為民眾節省開支減少外食,導致不少華人餐廳大呼吃不消。或選擇以低價和量取勝,或自己消化成本,但無論哪一種都是勉強維持。
在餐廳負責採購的孔經理最近每天都要和老闆講採買東西太辛苦,以前幾家店買就好了,現在為了省錢,要花一天時間去找材料貨比三家。比如豬肉即使每磅便宜兩分錢,對餐廳來說也能節省一大筆錢。孔經理表示,萬物皆漲,漲得最厲害的是食用油,疫情前一桶35磅的油是18.99元,現在要44元。中國進口的黃冰糖,以前50磅是26元,現在是105元。還有粉絲以前是50磅56元,現在100元。
她說,蔬菜和肉裡以本地食材居多,蔬菜現在價格還可以,根據季節會有浮動。但是像蓮藕這種需要從中國進口的,以前一箱只要16.99元,現在要100元一箱。 中國進口的食材普遍都漲了一倍,主要是因為運輸成本增加。而本地產食材也因為油價上漲,最起碼上漲30%到40%。肉類尤其是牛肉上漲最多,牛腓力以前一磅2元,現在是7元。
她從事餐廳行業20年,第一次看到這樣大幅的上漲趨勢,以前食材最多是每年1毛到2毛的漲,現在1元到2元的漲,牛仔骨之前是37.9元,現在79.9元還買不到。五花腩以前一磅1.99元,現在是2.89元。批發價格都漲成這樣,民眾的零售價可想而知。
上海灘餐廳業者鹿強表示,餐廳業者現在都很掙扎,雖然同樣的魚肉材料,為降低成本可選差一點的,但會降低品質。像上海菜的熏魚,食材是鯖魚,可現在從台灣進口的鯖魚每磅上漲2元,五、六條買下來價格要600至700元,如果用其他魚味道就不一樣。很多餐廳看著生意挺紅火,但是每個月扣除材料費人工費後沒錢掙,以前每個月2800元能請一個員工,現在3800元都沒人來,讓人心灰意冷,覺得白做工,客人還覺得貴。餐廳想漲價,但擔心客人無法負擔,沒人來更是賠錢做。
大舍私廚的餐廳業者Karen現在只能壓縮利潤,她說,生意好的餐廳都把價格壓很低,做很多推廣,也實際沒什麼錢掙,只是養活員工維持生計,讓生意還有在運行。現在出來吃飯的人變得好少,如果以量取勝還能維持。估計是大家錢包縮水,尤其很多華人家庭取消外食,將錢用於旅遊。她現在最大負擔是房租,每個月要1萬多元,且簽約20多年,房東也不降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