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看得到吃不到?WSJ:蘋果高利儲蓄帳戶傳轉帳有困難

台美貿易倡議今簽首批協定 台政院:歷史性里程碑

洛城新語/銀行關門可怕 恐慌更可怕

洛城新語
洛城新語

全美前20大的矽谷銀行SVB)說沒就要沒了。

時間追溯到2020下半年,受當時寬鬆的財政政策影響,全美曾迎來一波對科技公司的融資熱潮,這些公司手裡也迅速積累了大量的現金和存款,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SVB。當時聯準會還沒有開始升息,SVB就在極低的利率環境下,買入了大量的美債和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想倚賴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掙點小錢。

然而,2022年的快速升息帶來了美債的暴跌。SVB之前在低息時期購買的證券資產,在2022年給SVB帶來了超過25億美元的損失。當然,只要不出售這些未實現帳面損失,就不會成為虧損。

可問題是,2022年聯準會的快速升息導致全球科技初創公司的日子都不好過——融資融不到,股價一直跌,研發要繼續就只能持續消耗在SVB的存款。自2022年3月起,SVB的資金就已經開始大量流出,SVB因此不得不開始虧損拋售手中的證券資產,開始一步一步走上了今天的道路。

自3月8日被爆出現18億元虧損的消息後,多家投資公司高管及科技公司的負責人,立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預警SVB償付能力的風險,並在各社媒平台上「呼籲」大家從SVB轉走資金。矽谷區塊鏈開發商Ava Labs總裁John Wu說:「這顯然是典型的銀行擠兌。當擠兌開始,你絕不會想最後一個去。」就這樣,短短不到48小時後,矽谷銀行關門大吉。

從歷史上看,「恐慌」一詞一直以來都伴隨在重大危機事件左右,金融市場中更是一直都有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指數——VIX「恐慌指數」。可以說危機造成並產生了恐慌,但恐慌通常也在擴大和蔓延著危機,這次也一樣。SVB關門消息傳出,一時間,從灣區的SVB客戶家中到遙遠的亞洲股票市場,整個網路鋪天蓋地黑雲壓境,迅速將這份恐慌傳播到了全世界金融市場的每一個角落。

好在最終聯邦監管機構宣布採取非常措施,為矽谷銀行倒閉止損,向全體儲戶保證13日就能取得自己的所有存款。葉倫更是喊話穩定軍心,「美國銀行系統非常安全,資本充足。不會有多米諾骨牌效應。2008年的金融海嘯也不會再次上演。」聽到這裡,不禁假想,如果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際,媒體信息已如今天一樣發達,政客、經濟學家和總裁們也已習慣像今天一樣熱中在推特臉書上發表觀點,事情的結果不知道又會是什麼樣。

好在這下儲戶們吃了定心丸,市場也慢慢開始嚥下這陣恐懼。不過,回想前兩天眼看領頭羊剛剛在懸崖邊上被風沙迷了眼,羊群馬上就擺出迫不及待要跟著跳崖的架勢,依然令人心有餘悸;在如今自媒體瘋狂,傳播成本近乎為零的信息爆炸時代,如果真的有什麼大型恐慌開始迅速傳播,這種恐懼效應,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制止呢?

SVB 矽谷銀行 證券

上一則

奇諾岡11歲台裔少女 青年體操奪3金

下一則

楊紫瓊表演非常規 圈內人:成功不可複製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