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現身說法:定期檢查早治療效果好

橙縣希望之城醫院剛啟用之際,有三個女兒的日裔矢田(Joyce Fugishige Yada)女士, 去進行乳房造影(Mammogram)例行檢查,未料接獲複查通知,不久後她得知確診最害怕的乳癌。
矢田女士的母親也曾罹患乳癌,因此矢田女士不但每年參加防癌協會的健走活動,並且定期在10月乳癌防治月進行乳房造影檢查,去年因疫情影響拖延了半年,而在今年6月診斷出初期乳癌。
矢田女士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剛診斷出乳癌時,心裡感到極度惶恐,除了先生及女兒之外,她不敢告訴別的親友,想到自己的母親為治療乳癌接受了全乳房切除手術,更令她不寒而慄。她開始上網收集大量有關治療乳癌的醫學資訊,並決定就近在橙縣希望之城展開療程。
成功完成去除癌細胞的手術後,矢田女士將自下周起展開四星期化療。10月28日上午,她在女兒陪同下接受媒體訪問,她坦言,幾經考慮才下定決心接受訪問,主要是希望以親身體驗,提醒亞裔女性不要忽略例行檢查的重要性,並打破亞裔避談癌症的禁忌,表達她對醫護人員由衷的感謝。
為矢田女士操刀的橙縣希望之城醫院胸部外科手術部主任曾士玲(Jennifer Tseng)醫師表示,根據現有的醫學統計,初期乳癌患者經過治療後,五年的存活率高達99%。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她採用最新的外科手術設備,可即時取得手術部位的影像及及病理資料,以達到精確割除癌細胞的目標。
能講流利普通話的曾醫師並指出,越早發現癌症,越能掌握時機及早治療,醫生通常會建議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提早自40歲開始接受乳房造影檢查;沒有家族病史的女性,50歲後也應定期作檢查。亞裔女性中只有將近1/3定期作乳房造影檢查,而近半數美國女性會定期接受乳房造影檢查。
曾士玲醫師強調,近年來在乳房造影的檢查報告中,常會出現「乳房高密度」(dense breast tissue)的加註,碰到這種情況的女性,應與自己的醫師討論,是否進一步接受3D乳房造影檢查、胸部超音波檢查或是胸部MRI檢查,及早發現一般造影檢查可能錯過的不正常細胞增生。
生長在橙縣的曾士玲醫師,在美國癌症學院及芝加哥大學醫學院接受癌症外科培訓,加入橙縣希望城醫院之前,她是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曾發表過超過100篇的學術論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