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大減 勞動力短缺 不利經濟成長

疫情以來,美國移民數量大幅下降,這不僅造成了一些產業部門的勞動力短缺,更加重了如今的通貨膨脹。少數族裔媒體(EMS)26日舉辦線上討論會,邀請專家和業內人士討論美國經濟成長需要更多移民。
戴維斯加大(UC Davis)經濟學教授佩里(Giovanni Peri),展示了疫情以來移民數字斷崖式下降。他說,2019年中期至2021年末,美國新移民人數幾乎為零。2021年末至2022年初,移民數量逐漸上升。佩里說,如果沒有疫情或政策的影響,正常情況下,2019年中期至2021年末,本該新增170萬移民,相當於美國勞動人口1.1%。
根據統計推測,在失去的170萬移民中,有約90萬為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類留學生,約80萬移民可轉化為特定產業勞動力,包括食品、娛樂、護士等行業。佩里說,這些領域目前恰恰就是缺工嚴重的行業,有約14%的勞動力缺口。除此之外,從2020年到當下,美國每年減少留學生約40萬。據估計,相當於每年減少15萬勞動力。
勞動力短缺不利於經濟成長。佩里說,美國有越來越多的50多歲、60多歲的人退休,也有很多美國公民轉向其他職業,因此,護士、服務業、食品加工業等領域勞動力短缺更嚴重。勞力短缺將造成公司無法接受更多訂單,也會造成更多人失業。例如,一家養老院缺護士就會縮減業務,導致其他部門人員裁減;而勞動力成本的增高,也會加重通貨膨脹。
美國移民律師協會(American Immigration Lawyers Association)政府關係主任Greg Chen介紹了目前移民過程的冗長和繁瑣。他說,目前幾乎所有移民類別都有案件積壓,例如,政治庇護移民平均需要四至六年才能辦完。目前移民局約有50萬案件積壓,在川普時期更嚴重,當時約有130萬至140萬案件積壓。因為川普時期,補件案增多,審批更嚴格,導致案件審批時間過長。Greg Chen介紹說,想要改變現狀,一則要推動立法,批准更多綠卡名額,向移民局限定每個案件的審理期限,需要向國會施壓,改變移民政策的大環境。
Rush 大學健康科學心肺科學項目主任Julie Collins介紹了目前醫院護士短缺的狀況。她說,以前醫院都是一個護士照顧一個病人,現在一個護士要照顧多個病人。由於勞動力短缺,這些護士每周工作強度很大,十分疲憊。有一名印度裔護士,原本持有H1B工作簽證,兩次續簽即六年過後,醫院給她辦綠卡,哪想到需要工作8至10年時間。Julie Collins說,她的父母都是移民,憑工作簽證在美工作和定居,她深知辦理身分對移民的重要性。
FB留言